大寨乡
地名由来:大寨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大寨街而得名。
位置•面积:大寨乡位于金平县北部,地处东经103°14′—103°26′,北伟22°48′—23°01′。东邻勐桥乡,南连金河镇,西接阿得博乡,北隔麻子河、红河与沙依坡乡和个旧市蔓耗镇相望。地域面积175.56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81.3人。乡政府驻大寨街,海拔1340米,距县城64千米。辖6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人口•民族:2003年全乡人口14911人,其中农业人口14268人,占9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世居有汉族、哈尼族、彝族、壮族、傣族和苗族,少数民族人口9680人,占64.9%,主要民族为哈尼族、彝族,人口分别为5909人和3262人,各占总人口的39.6%和21.9%。耕地面积:全乡耕地面积18511亩,占总面积的7%。其中水田9213亩,旱地8290亩,粮食总产量5440吨。主要农作物有香蕉、草果、板蓝根、荔枝、龙眼、芒果、甘蔗等。主要产品产量香蕉1421吨、草果53.7吨、板蓝根255吨。经济概貌:2003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442.2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190.3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54千克,人均经济纯收入827元。地方财政收入47.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68.7万元。有乡镇企业4个,从业人员910人,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30万元。主要产品有:硅铁、高冰镍等。特色经济:全乡地处山区,土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密,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宽广,适宜于发展草果、板蓝根、竹材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产业草果发展7540亩,新增10亩,收获面积5118亩;新发展板蓝根2310亩,当年板蓝根销售255吨,收入38.2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31元。优势资源: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大寨乡地处红河南岸,土地分布河谷热区、半山湿热区和高山冷凉区,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597米,最低海拔130米,高差相悬2467米。常年平均气温18℃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0.7℃,年降水量1500—2400毫米。有大寨河、新发寨河、箐脚河3条常年河流,四季不枯,源头高、落差大,极具开发梯级水电站,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至今尚未开发。全乡森林覆盖率为28%,紧靠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国有林面积4.63万亩,区内生长着国家二、三级保护动植物桫椤、竹叶柏、鸡毛松、剑叶尤血树、红椿和黑熊、猴子、野猪、岩羊、白鹇、眼镜蛇、蟒等..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属文山县王弄里竜古甲。
民国二年(1913年),文山县划外南区和外西区一部设置靖边行政区,大寨隶靖边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靖边行政区改为设屏边县,属屏边县西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新编保甲制,为屏边县第三区。
1951年4月,屏边县西区划入金平县,属第五区。
1956年,改称阿得博区。
1969年,从阿得博区划出大寨、大都马、新发寨、白沙坡、箐脚等大队成立大寨公社。
1983年,大寨公社改称大寨区。
1987年12月,由大寨区改为大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