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铁塔
共 195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27
历史沿革
甘露寺铁塔初建于唐宝历元年(825年),由唐宰相曾任润州(今镇江)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瘗埋舍利子”所建。初建时为石塔。
唐乾符年间(874~879年),甘露寺铁塔石塔被毁倒塌。
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镇江太守王安礼主持,在石塔原地建造铁塔—甘露寺铁塔,历时两年,于元丰元年(1078年)落成,铁塔原为八面九层。
明万历十年(1582年),甘露寺铁塔被狂风刮倒,仅存下面三层。后经僧人募款重修,改作七级。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镇江保卫战中,侵略者妄图抢掠甘露寺铁塔,因塔身沉重无法搬动,遂将塔顶、相轮等宝刹掠走,塔身幸存。
清同治七年(1868年),甘露寺铁塔遭风雨雷电折断,塔身坠落。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甘露寺铁塔重遭大风疾雷,上面四层又落地,仅存宋时的须弥座及最下两层和明代两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江市有关部门对甘露寺铁塔进行了多次保护性维修。
1960年,镇江市对甘露寺铁塔进行大规模整修,将原倒放在甘露寺内明代复制的第三、四层塔身安装上去。同年4月24日至5月8日挖掘塔基,在塔基下深约3.5米处发现唐宋两代重瘗佛舍利的地宫一座。
2016年,镇江市文物部门对甘露寺铁塔的维护保护工作。甘露寺铁塔第一、二层为宋代原构,第三、四层为明代补铸。
甘露寺铁塔
建筑特色
甘露寺铁塔为铁仿木构楼阁式塔铸制,残高约为8米,包括塔基(须弥座)及残塔四层。塔形为楼阁式,平面作八角形,塔身八面四门,塔基和塔身均有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及飞天像等。
甘露寺铁塔全部以铁仿木构楼阁式塔铸制,其仿木构式样与《》相仿。塔基须弥座通高1.75米,每面阔近1.3米,下部铸有海水波浪纹、莲瓣,八面各有一力士的坐像和双凤双龙等图案,半腰部分每面刻铸壶门和佛像。须弥座上面两层塔身,两层之间,有腰檐和飞檐。第一层塔身,高1.25米,直径两米多。塔身每层有八面门,四高窗,均铸有一佛二菩萨像,上面还有二飞天、龙兽和各种花纹图案。若干小化佛散铸于塔身上,造像比例匀称,姿态生动,凸现于塔壁之上。塔檐仿木构式样,每层铸出斗拱、椽子、瓦垄,比例尺度完全依照宋代法式铸造。
甘露寺铁塔地宫东西长97厘米,南北宽86厘米,深80厘米,由19层青砖平铺筑成,底层铺有石板。
甘露寺铁塔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艺文
传说清乾隆皇帝游历甘露寺时,写下诗句:
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
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
名称由来
甘露寺,相传是三国时蜀刘备在东吴招亲处。甘露寺因建于东吴甘露元年(256年),故得名。
文物价值
文物保护
1956年,甘露寺铁塔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甘露寺铁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露寺铁塔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甘露寺铁塔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吴路3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