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0-01-01 00:00

2020年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北辰区统计局

2021年7月13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北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运行逐季改善、加速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经济增速全市名列前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明显提速,民生福祉稳步增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综合

经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6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下降7.9%;第二产业增加值279.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为1.1:44.7:54.2。

可比价增速呈逐季向好趋势,一季度下降14.7%,上半年下降4.7%,前三季度增长0.4%,全年增长4.9%。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运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收入12.6亿元,契税收入7.4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5.9亿元。坚持民生投入优先,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1亿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6.7亿元,教育支出15.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7.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6%。其中,以精雕数控机床、朝亚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6%,快于全区投资14.1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实体经济投资同比增长33.5%,占全区投资20.6%,拉动全区投资增长5.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倍,占全区投资14.8%,拉动全区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5%,占全区投资64.5%。

新动能引育作用加快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截止2020年,全区已完成中小企业转型升级10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38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2家,“雏鹰”企业232家,“瞪羚”企业33家,科技领军企业28家,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0家,专精特新企业39家,“杀手锏”产品48个。大力度支持企业增产扩能和技术革新,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培育库,入库企业180余家,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系列重要举措,出台《北辰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2020行动方案》,不断完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积极构建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疫情期间,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增设互联网医疗机构等开通绿色通道8次。落实“五减”“四办”承诺制,推出一次办103项,网上办106项,马上办30项,就近办32项。累计减少区级事项12个、材料481个、环节70个、证照46个,事项办理时限减少80%以上。

推行审批服务智能化建设,设立全程电子化企业注册,实现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一网通办”,建成智能政务终端服务点31个,可办理131项服务事项,实现镇街全覆盖。推行审批便利化服务,实行“预约审批”,全天候咨询辅导,办理结果EMS免费送达,实现全程办事“不见面”。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坚持企业需求导向,把企业诉求作为政策创新源泉,组织多场民营企业座谈会,面对面征求意见,受访企业和群众对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率达91.35%,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20项民心工程,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累计救助困难群众9516户、17663人。持续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医疗、生育、失业、养老、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020年全区医疗保险缴费人数19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7.6万人,工伤保险缴费人数16.1万人,生育保险缴费人数16.5万人,失业保险缴费人数16.2万人。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养老院3家、新增养老床位550张,累计达到2382张。转型升级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现有老人家食堂140个。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42亿元,牧业产值5.59亿元。从产量方面看,粮食产量4.78万吨,蔬菜产量7.51万吨,肉类产量8133吨,水产品产量3840吨,禽蛋产量8642吨,牛奶产量2.12万吨。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2.8万亩,新增节水面积6100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万亩。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全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天津市启悦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申报天津市级龙头企业,截止2020年末,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鱼菜共生、蚯蚓养殖、稻蟹立体种养等特色农业项目,重点培育金亚麻鸡蛋、奶油草莓、妙众堂黑豆茸等一批品牌农产品。乡村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新建改造户厕2.3万余座、公厕262座,完成双街示范镇和首批7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东赵庄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赵圈村、郝堡村、徐堡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向好。全年工业增加值241.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11家,合计产值突破千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8.3亿元,利润总额48.3亿元,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100.4元,比上年增加2.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

优势产业发挥有力支撑。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8%。其中,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占比45.6%;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比6.4%;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占比22.0%;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比1.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显成效。战新企业活跃度不断提高,以弗兰德、天士力医药、爱旭为代表的147家规上工业战新企业,全年战新产值同比增长18.5%,占规模工业的43.8%,占比高于上年17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战新产业分类来看,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总量最高,占全部战新产业工业总产值的40.9%。

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在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保持盈利。其中,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10个行业利润总额超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5%,比2019年下降1.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17个行业利润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4.5%,高于全区20.7个百分点。

表1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表
分行业大类 利润总额(万元) 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元) 营业收入利润率(%
农副食品加工业 3544 84.9 5.3
食品制造业 5781 135.6 3.6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502 17.5 -5.9
纺织业 3497 187.7 21.3
纺织服装、服饰业 970 130.8 9.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1 360.1 0.3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301 73 -1.6
家具制造业 921 39.2 3.8
造纸和纸制品业 5999 99.3 5.3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5887 93.9 5.6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497 104.4 8.7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88 155.7 3.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6757 31.5 17.2
医药制造业 164447 34.6 24.5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41941 120.3 5.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42628 80.5 7.4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2437 84.7 -4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1123 417.6 -0.5
金属制品业 -168628 93.9 -20.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0980 108.6 9.3
专用设备制造业 37693 35 8.3
汽车制造业 47788 121.8 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8762 186.3 2.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94358 135.3 4.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83 218.3 1
仪器仪表制造业 26651 104.4 16
其他制造业 61 81.2 1.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373 26.8 -6.6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11 19.9 12.4

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区现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14家,比上年增加7家,完成总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在外省市完成产值9.9亿元,同比增长9.4%。竣工产值12.3亿元,同比下降45.3%。

四、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3.2亿元,下降9.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5.8亿元,下降21.5%。

消费品市场缓步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8.81亿元。其中,与民生相关的超市百货类实现零售额10.56亿元;与改善生活品质相关的汽车行业,全年实现零售额74.89亿元。

大众餐饮消费震荡下行。受疫情影响,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78亿元,同比下降14.9%。其中,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47亿元,占全区营业额的60.0%,同比下降14.9%;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31亿元,同比下降15%。

五、交通和旅游

积极融入京津冀大交通体系,外环东北部调整线、杨北公路拓宽改造和九园公路西延东扩全线通车,地铁5号线开通运行,4号线进场施工,建成核心区1号能源站、龙兴桥等10个重点工程,朝阳路、淮东路、辽河南道等22条道路竣工通车,龙门东道、姚江路等6个项目加紧施工,天重道、辰永路等10个项目具备进场条件,商河道、唐河道等50个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

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停车泊位,新建北医道、辰盛路、科峰路等5个公共停车场。完成延吉道、天马道等7条道路海绵化改造,维修破损路面40万平米,同步实施路灯、绿化和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

全年货运量3700.8万吨,货物周转量335755.69万吨公里。客运量1378542人次,旅客周转量49981461人公里。全年配发道路运输营运证2407个,共计吨位25370.8吨。 目前共配发道路运输营运证10859个,总计吨位133964吨。完成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继续教育4184人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证件初学964人,网约车从业人员考试24360人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13643人。

旅游业提振复苏。全年共接待游客22.3万人次,旅游收入5938.1万元。曙光水镇景区获评“4A级乡村旅游区”,万源龙顺度假庄园景区获评“天津市3A级乡村旅游区”,后堡村、徐堡村、前堡村和郝堡村获评“天津市2A级乡村旅游区”,天士力大健康城景区获评“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六、金融业

截止2020年末,全区31家银行存款余额为1129.9亿元,比年初增加163.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83.8亿元,比年初增加121.8亿元;贷款余额为1061.1亿元,比年初增加91.4亿元,存贷比93.9%。外币存款余额16453万美元。

七、房地产

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成交量有所下降,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62.4亿元,下降2.7%,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102.4万平方米,下降16.6%;商品房待售面积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

 

表2  202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情况表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本年完成投资 亿元 - -5.5
其中:住宅 " - -8.1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168.0 -10.3
其中:住宅 " 852.2 -11.6
房屋新开工面积 " 179.0 -42.5
其中:住宅 " 135.7 -44.3
商品房销售面积 " 102.4 -16.6
其中:住宅 " 99.9 -16.2
商品房待售面积 " 25.3 2.4
其中:住宅 " 19.4 6.2

八、开发开放

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在用好首都资源上下功夫,组建北京招商工作部,加强与央企、国企、品牌民企深度合作,累计引进首都项目547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200亿元。稳步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5.9平方公里核心区,示范区内聚集企业329家,其中规上企业100家,成功进入全市京津冀产业转移重点平台行列,努力建设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微中心”。

招商引才后劲十足。成功引进绿地全球贸易港、中兴跨境电商、精雕数控、海特生物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SMC气动元器件、大族激光、博瑞展3D打印等189个高端项目开工建设,爱旭科技、朝亚大数据、江铜华北二期等122个优质项目竣工投产。目前全区“三个一批”重大项目299个、总投资2976亿元,为北辰发展备足后劲。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和“北极星”人才发展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364人,专业技术人才2999人,评定2批次拔尖人才20名,建设高层次人才工作室25个,组建了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

外贸结构调整逆势中求发展。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4.25亿元,下降8.7%。其中,进口47.08亿元,下降3.5%;出口157.17亿元,下降10.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家,合同外资额8966万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329万美元,占比51.97%。

九、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深入开展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企业违规排放、机动车尾气超标、餐饮油烟外溢等专项治理,累计完成7.3万户散煤治理和138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任务。全面落实“万企节能低碳行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0.7%,PM2.5指数由2016年7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底49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38天减少到9天。

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活动,清理“四乱”点位477个,治理黑臭水体117条。实施雨污分流及混接点位切改工程,建设排水主干管网618公里。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由2015年的每日24万吨提高到目前的37万吨,处理率达到96%,污水处理水量水质得到双提升。

加快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农药厂地块污染土壤152万方,完成总量的96%。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

十、文化教育卫生

文娱活动日益丰富。截至2020年末,全区共有文化类经营场所71家,其中:娱乐场所14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44家,演出场所1家,艺术品经营单位2家,文化表演团体10家。区级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各1个,全年新购图书33822册,藏书达到384千册,累计藏书价值6712千元。发放借书证15760个,比上年增加3760个,图书流通册次数达到130千册次。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截至2020年末,共有幼儿园103所,小学48所,普通中学2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8940个、学前教育学位6930个,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获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南仓中学荣获“国家级文明校园”称号。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序发展,获批“全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示范区”,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创新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医疗机构医保联网刷卡全覆盖,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50个,签约群众24.1万人,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标准。截至2020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0个,比上年增加95个;床位数4786张,卫生技术人员7898人,执业(助理)医师2988人。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截止202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1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城镇人口82.3万人,乡村人口8.7万人,城镇化率为90.44%。全区户籍人口45.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6万人,乡村人口27.8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4.7‰,比上年下降1.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比上年下降1.47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消费情况。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5元,同比增长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6元,同比增长3.4%。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398元,同比下降11.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432元,同比下降12.1%。

[注:本文地区生产总值是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数。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16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0年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天津市北辰区统计局2021年7月13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北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运行逐季改善、加速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经济增速全市名列前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明显提速,民生福祉稳步增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AG-ES2024-09-11
一、综合经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为6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亿元,下降7.9%;第二产业增加值279.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为1.1:44.7:54.2。可比价增速呈逐季向好趋势,一季度下降14.7%,上半年下降4.7%,前三季度增长0.4%,全年增长4.9%。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运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5%。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收入12.6亿元,契税收入7.4亿元,企业所得税收入5.9亿元。坚持民生投入优先,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1亿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6.7亿元,教育支出15.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7.5亿元。RAG-ES2024-09-11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6%。其中,以精雕数控机床、朝亚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4.6%,快于全区投资14.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实体经济投资同比增长33.5%,占全区投资20.6%,拉动全区投资增长5.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倍,占全区投资14.8%,拉动全区投资增长8.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5%,占全区投资64.5%。RAG-ES2024-09-11
浏览 6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