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镇
地名由来:南宋立村,原名“舂堂”,就是舂米的地方,后因地处中心圩市,又为书写方便,习惯写为“中堂”。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中堂镇上榜。
2022年9月,2021中国百强镇名单揭晓,中堂镇位列第72位。
2021年10月,中堂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54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中堂镇榜上有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堂镇人口数量为19.69万人,位列东莞市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1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中堂镇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中堂镇位列第302名。
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全镇面积为60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近7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间,107国道、广园东快速干线、中麻公路、北王公路和中潢公路贯穿全镇,距香港120公里,距广州46公里,距深圳100公里,距东莞市区12公里,距广深珠高速公路出入口3公里。中堂倚偎东江边,东江支流环绕四周,1000吨级船舶可在全段水域通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据陈伯陶《东莞县志》记载,中堂于北宋立村,已有近900年的悠久历史。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东莞县划分为五个司属,中堂司是其中的一个司属,管辖范围很广,相当于现在的中堂、道滘、万江、麻涌、望牛墩、石碣、高埗、洪梅等八个镇区的地域。中堂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比较早,据陈志记载,明洪武八年(1375年)东莞设有学社十四所,其中一所就设在中堂凤涌村。
在革命时期,中堂人民凭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成立武装连队,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革命活动,于1949年10月17日这支武装连队配合东纵一支三团解放了东莞县城。优良的革命传统一直留在中堂人民的心中。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水乡中堂带来了巨大的创造力。短短20多年,中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令人瞩目。传统的农渔业长足进步,工业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快速增长,200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25.3亿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多达3000家,私营企业1200多家,民营资产总额和民间存款分别超过21亿元。外资企业130多家,涉及造纸、电子、机械、玩具、服装、建材、塑胶等行业,引进外资达4亿美元。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中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日中堂,已从昔日的“鱼米之乡”一跃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工业新城镇。
霍锡熊烈士墓
霍锡熊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中堂镇斗朗村渡头。1987年4月,中堂镇人民政府为纪念霍锡熊烈士牺牲40周年,把烈士的骸骨从惠阳县富美村(现惠州市惠城区芦洲镇富星村)移葬到他的家乡斗朗村渡头。墓坐西
东莞水乡北区武工队队部遗址
东莞水乡北区武工队队部遗址位于中堂镇四乡村泗涌,是原东莞水乡北区武工队队长郭奖贤的故居,GPS坐标:北纬23°0306.3,东经113°3638.8,海拔高程3米。该建筑为三间三进合院式布局
容海黎公家祠——东莞县新四区人民政府遗址
容海黎公家祠——东莞县新四区人民政府遗址位于中堂镇潢涌村德本坊大街亲仁巷13号,GPS坐标:北纬23°0722.4,东经113°4348.3,海拔高程3米。1949年8月,占据潢涌的国民党东
东莞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
黎氏宗祠在中堂镇潢涌村,始建于南宋,最初是为了经念当时黎氏家族0的一位至孝之人,他因母病深重,于是割股和药,治好母病,传为佳话,并由县里申报朝庭,奉旨荣门,以建宗祠。宗祠为三进院落,两天井,
探花祠
探花祠坐落在中堂镇风冲村内的胜起家祠是清朝探花陈伯陶的故居。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一字子砺,中堂镇凤涌村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取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考取解元,光
福庆桥
袁家涌村北临东江,有两公里多江岸线,村里有天后古庙、袁氏宗祠、象色家塾、介炀里、西亭坊炮楼等古迹文物,还有河涌上古老的福庆桥、榕树和宅院不仅是两岸居民生活的依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