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岱坑村

联合创作 · 2023-08-18 15:30

2016年12月,木岱坑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木岱坑村位于松阳县东南面,裕溪乡政府西南面,距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10公里,原属云和县金村乡管辖,1956年划入松阳县裕溪乡管辖。木岱坑地处松阳、云和、莲都三县(区)交通要道口,辖内村、外村两个自然村,村庄坐落在小槎源头的小盆地上,村落四面环山,自然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年均无霜期235天,温暖湿润,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山上的林木以竹、松、杉、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96%。自古以来,木岱坑村村民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毛竹、油茶、茶叶、香菇等经济作物,有山林面积5631亩,其中笋竹林面积1531亩、茶叶200亩、油茶3000亩。全村共190户,571人,2014年人均收入8356元。

木岱坑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上杭县岐滩村富公名下十二世生荣、生赠在此开基创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建造了五幢连片大屋。1851年,朝元、周元牵头建造了木岱坑黄姓宗祠,不幸于1861年被洪杨起义军烧毁。另有黄姓香火堂一座,坐落在外村茶园坑、食水坑、营盘坑交汇旁的大坪山脚下。木岱坑村主要以黄、张、叶等姓氏。整个村落坐北朝南,从村口望去,整村呈布袋型,水资源丰富,由茶园坑、石水坑、营盘坑、值坑、钗坑五水汇聚至木岱坑(原名为布袋坑),五条水坑就象一只手的五个手指,汇聚到布袋型手掌,所以命名为布袋坑村,村民祈盼财源广进,世代幸福,“布袋”和“木岱”方言音极其相似,传着传着变为“木岱坑村”。

木岱坑村历经350余年沧桑,传统村落至今仍保存良好,乡土韵味很足。现存最早建筑建于清朝,传统建筑群集中修建于民国,清代以前的建筑有40余幢,民国时修建的60余幢。传统建筑占地面积6.9公顷,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的99.5%。

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保存完整。所有民房均为土木建筑,隼卯结构,同属松古盆地主流建筑群体,建筑工艺保留浙南山区地域特色。多数为三间两客轩,五间、直头三间为主,也有天井两边单客轩、双客轩的。传统建筑绝大多数为民居,个别为庙宇、香火堂等。整村清一色黄泥房、江南老屋,现代建筑仅一幢,且连片集中,与周边环境协调,风貌古朴、敦实安静、宜居实用。建筑内部或大小天井合院,或雕梁画栋、精巧细致。现每幢民居都有原住居民在生活使用,保持着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另有香火堂、禹王殿、寺庙、石拱桥等公共建筑。木岱坑村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客家地区迁徙而来,直到今天,他们仍然遵循着客家习俗,仍然讲客家话(闽语),保留了闽地文化韵味,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家中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四时八节均要上香祭祀。除夕这天,木岱坑村村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抬着供品到宗祠祭祖,在香火堂中祭祀共同的祖先。然后,族人全部来到门外,朝着祖源地方向烧香、跪拜,遥祭安葬在千里之外的始祖。此外,采茶灯舞、放水灯、花鼓灯、迎神、舞龙、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明清一直流传至今。

木岱坑村是典型的山区型传统村落,100余幢民房,清一色黄泥墙,高墙青瓦。建筑造型美观,结构合理,以人为本,舒适宜居。建筑用材讲究,做工精细,充分利用了卵石、泥、木、青瓦等乡土材料的特点。室内装饰较古朴,厅堂、走廊、房间多为泥地,少数为木板地面,清或民初的厅堂有铺砖地。民居内部牛腿、大梁之雕刻相当精细精美,主要体现在牛腿、雀替、梁枋和门窗隔断、供桌等处,建筑工艺美学价值高。

木岱坑村整体风貌保持完好,保持着传统区的活态性。木岱坑藏于山峦叠嶂处,村中木岱坑穿村而过,村民以发展香菇、油茶、笋竹两用林和种植香榧为主,村庄四周大多为毛竹林,一溪绕村,晨昏炊烟袅袅,村庄活态性高。

木岱坑村至今村民建房乃采用传统材料及传统工艺,建筑材料坚持就地取材,卵石基础,泥墙承重,小青瓦屋顶,木屋架结构。在营造过程中讲究传统禁忌,沿用地方习俗,请风水先生拣日子,看风水。重视房屋选址、朝向,在动土、上梁、搬迁时举行特定的仪式,比如上梁仪式:为使“房运”恒久,上梁仪式成为建房时最隆重的一项,由风水先生拣定日子,木匠师傅、司仪出煞、运梁、上梁、挂彩、撒馒头红包、设酒宴,同时在上梁过程中木匠司仪连声唱喏,意为步步高升。村中砍竹破篾做篾器的传统工艺保存完好。村里男女老少做的筛子、篾席子、篾菜篮、晒谷簟等农业生产、生活器具和小工艺品是他们的经济收入重要部分。村民生活安定祥和,村庄富有生机和灵气。

木岱坑村附近有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箬寮—安岱后景区、松阳松阴溪水利风景区、松阳延庆寺塔、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松阳)遗址、松阳黄家大院等旅游景点,有松阳茶、松阳晒烟、松阳银猴茶、松阳端午茶、松阳茶叶、山粉丸等特产,有松阳高腔、畲族民歌、上宕功夫、问凳、木玩具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