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芦村古建筑群

大芦村古建筑群

共 327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2:24

历史沿革

大芦村的历史要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大芦劳氏祖先从山东(墨劳山)迁徙至此,先后在这建立了留存至今的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东明堂、蟠龙塘、陈卓园、富春园和沙梨园九个群落。
大芦村古建筑群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清同治二年(1863年),大芦村古建筑群已有400余年

建筑特色

大芦村建筑群具有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时代特征和烙印。九个古建筑院落的建筑布局严谨,构思巧妙,功能合理。木构架榫衔接,梁柱檩椽组成框架,抗震性好,空间上主次分明,内外有别,进出有序。主建筑镬耳楼的结构功能最齐全,恪守规制,透露出浓烈的封建家族宗法观念气息。

主要建筑

综述

大芦村的劳氏古宅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路强堂、蟠龙堂、东明堂、陈卓园、富春园和劳克中公祠九个群落,建筑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

镬耳楼

大芦村劳氏祖屋镬耳楼占地面积4460 平方米 ,座北向南,前门朝东侧开。以现代建筑的标准,镬耳楼并不是“楼”,它是单层式建筑,整体平面呈“国”字形。正屋或辅屋两边相隔甬道侧向的房间是作仓储的廊屋,背后隔着地院又都有一排仆人、婢女居住的廊屋。主、辅屋的后廊屋与后围墙间,建设花园式私厅的斗底屋,作为一家之长的日常起居场所。
镬耳楼是功能齐全、规则严谨的典型深宅大院。镬耳楼祖屋、三达堂这两个两位一体的群落,在圈地规划建筑的同时,就按不同的场所,在房屋前后、池塘边,分别栽种寓意“文章显世,红顶当头”的狴木树、樟树和荔枝树,营造一个吸纳山水淑气、优生养息的环境,显示出高超的建设规划水平。由于这块阳宅风水宝地叫“眠牛地”,“牛头”就在樟树外,为避免“顶牛”,因此三达堂的外围墙比镬耳楼祖屋突出了60厘米。两建筑群的大门朝东侧开,一方面表示毋忘前朝恩典,另一方面也与风水向置有关。此外,当时什么身份的人住哪种房屋,从哪个门口进出,走哪条路,都有严格的规定。从中可以领略到封建时期的宗法理念及古代岭南民宅因地制宜的营造方式。

双庆堂

大芦村劳氏长房玄孙兄弟俩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所建的群落称“双庆堂”;双庆堂建筑占地面积2862 平方米 ,壁连平列,二三布局,大门也是东侧开。“到朝”南面的廊屋里有一张道光年间制造的“百鸟归巢”大木床,它左右两侧的床屏为浮雕,后屏为通雕,四只床脚则雕刻成虎爪状。
双庆堂交通成网状,四通八达、交错相通。因为房高道窄,光线阴暗,甬道似通非通,气氛俨然,尤像迷宫。甬道还兼有排水的功能,靠近屋檐设有约50厘米的台阶,通常人、狗均走于其上,即使雨天不带伞也能畅通。屋脊、挑手、卷棚、斗底及官厅门上的花格窗都有十分考究的装饰花纹。斗底屋的小四合院,以前称为“花厅”。顾名思义,当时的装饰布置应该是富丽堂皇的。清朝建的双庆堂与明朝建的镬耳楼比较,它更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更适合于人居。考虑到通风对流,建筑层高最高达9米,长子宅两边的厢房中的四间,甚至有突出屋顶的天窗,这种通风原理在今天的工业建筑中还有用到。二进左右两边的甬道虽还设有遮挡屏,但已基本上同宽。紧靠着双庆堂的东边有一幢民国时期建的小洋楼,隐藏在中式建筑中。

东园别墅

大芦村劳氏古宅群,无论是建筑规模、内部结构、局部装饰,抑或是保留下来的文物,均以东园别墅为最。东园别墅由大陆村劳氏第八代孙劳自荣建于榕树塘东侧,围墙内由老四座、新四座、桂香堂构成的三四布局,讲究对称,建筑占地面积7500 平方米,坐北朝南,前置半月形池塘的大庄园。晚清时期甚至有人叫它东园村,现在人们多简称东园。
为避激越祖屋镬耳楼之嫌,其外门楼简朴无华,即使在劳自荣之子劳统宇以国子监主簿例授知府后,也只在低矮的的前门楼屋脊上安放一尊小蹲狮。但是内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前门楼两侧围墙翼张对接东、西外廊屋,与正屋间隔一个大可以纵缰驰马的大地院:三个主体建筑老四座、新四座、桂香堂同样也是由内廊屋分隔并列;新四座主屋后建设的斗底屋为二层楼房,额匾“望远楼”的确是居高临下,村中景致尽收眼底。东园的整体平面极像一个异体的“回”字,那三幢正屋与内廊屋间的甬道,一概需要经过各自的第一进“到朝”的檐廊方可转进,跟各进侧门构成纵横交错,内回环、外封闭的形式,犹如迷宫,即使是本村人出入,往往也是不得复寻向路。其局部的设置,莫说三东正屋的屋脊、架梁的式样及其工艺处处标新立异,单是对应各进的檐廊、耳房的外观和构造也决不雷同。老四座、新四座“到朝”的过厅内设屏风式中门;老四座官厅,不但装饰豪华,厅柱间还用曲屏遮挡以强化清谧的氛围。而这两进之间的檐廊,则分别以陶通花为墙,造成玲珑的小厅。

文物遗存

楹联

大芦村古建筑群的楹联多且内容丰富,留存的共305副。其内容几百年沿用不变,年年抄录更新,在固定位置张贴,不许混淆。劳氏第十代孙劳念宗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考国子监获第一名后,两广总督特授“拔元”匾额,其门联为“文章报国,孝弟传家”,延续至今。

额匾

第十代孙劳有为以国子监肄业例授翰林院待诏封典于镬耳楼外悬挂“外翰第”额匾。
东园别墅老四座是东园别墅主人劳自荣日常读书、玩赏古董、督导子孙或与文友唱和论文的所在,自题匾额“直养斋”。
大芦村古宅群的门口、厅堂、楼阁上还挂着当年皇帝、总督、巡抚、布政使、学政等权贵、显要人物赐封、题赠的许多匾额,具有一定的书法鉴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大芦村劳姓四代祖劳弦曾在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任兵部职方司主政。
清代,大芦村共有国、府、县文武生员88名,其中32人出仕做官。

艺文

清代诗人吴必启描述大芦村“宅绕清溪耸秀峰,松林鹤返晚烟笼,小楼掩映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红”。

文物价值

大芦村古建筑群镬耳楼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既可以作为研究古代营造法式的实物资料,还可以从中研究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民间艺术、风土习俗等。
大芦村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劳氏祖辈为后世留下了古建筑群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依附其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既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要求,也有利于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此作为个例开展保护性规划和实施的研究,不仅可以保证村庄的科学发展,还可以作为周边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的范例,来体现其社会与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

2009年7月10号,大芦古建筑群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号,大芦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芦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佛子岭镇大芦村。
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民委员会

交通信息

从灵山县坐208路、灵山106路、808路公交车均可到达大芦村。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