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祠墓

庞统祠墓

共 179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39

文物遗存

庞统血坟位于庞统祠墓北约3公里的古驿道边。历史小说描写庞统在进围雒城途中,在此坡受伏中箭身亡,后人将此改称落凤坡,庞统穿戴的血衣就地收葬,建“血坟”一座,并于驿道旁立碑刻“落凤坡”三字,以示标志。
张飞点将台位于庞统祠墓西,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叠平台,据说点将台是张飞思念庞统,在夜梦中用赶山鞭赶石筑成。实为诸葛亮长子诸葛瞻抵御将邓艾点将布防处。站在点将台上远眺,方圆几十里山水尽收眼底,别有一番风光。
古驿道傍祠而过,全部由石板砌成,车辙斑斑,苔藓密布,是古代自秦入蜀的大道,在罗江境内约4.7公里。
庞统祠墓周围古柏掩映,挺拔刚劲,苍翠葱郁,传说有为张飞亲手所植者。远望参天的古柏林,似绿云翻腾,气势壮观;近看枝叶,霜皮溜雨,黛色参天。据测祠内所存两株古柏,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

地理概况

庞统祠墓位于罗江城西五公里,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

历史沿革

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庞统祠墓又叫“落凤坡”,在当地又称“白马寺”,其所在地白马镇的名字也因此寺而得名,因庞统当年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称“卧龙”,庞统称“”,当时二人皆已效力于刘备。
王屏蕃乱蜀,墓、祠均毁。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复,现存大门、正殿、两侧亭、栖凤殿,祠外为庞统墓祠,墓周围松柏千株,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祠内天井有大柏两株,相传是所栽。正门、侧门皆刻有楹联匾对,其一云:“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正殿背后的石壁上,刻有晋代撰的庞靖侯传。二马亭分建于两侧,一曰白马亭,一曰胭脂亭,二亭象征刘备、庞统换马之事。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与魏军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古揽胜、观赏旅游、休闲娱乐、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建筑结构

庞统祠墓的主体结构分为门厅、二师殿、栖凤殿和墓4大部份。整个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庄严肃穆。祠墓周围数百株苍翠古柏参天蔽日,郁郁葱葱。静,则无声无息;动,则林涛啸鸣。远看,如黛色城堡;近观,似翠屏高耸;侧视,如雄兵方阵。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二师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柏,传说是张飞为悼念庞统所植,故名,其树冠左呈龙形,右似凤状,又称龙凤柏。二师殿是奉祀庞统、诸葛亮的殿堂。塑像背景再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战乱场景。二师殿后是栖凤殿,供奉的庞统坐像为侧身正面立像,再现了庞士元多谋善断,坚毅果敢的大将风度。
步出栖凤殿后墙的两侧耳门,庞统的墓园就出现在眼前。墓顶为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凤尾;墓体为石箍圆柱实体,总体宛如一顶巨大的将军盔。庞统墓的外观造型与庞统的身份十分相符,在名古墓中堪称一绝。听说前来参观凭吊者,手摸墓顶石雕角檐3下,再摸自己头顶并绕墓3圈,会免灾除病,许愿会显灵。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1951年,罗江县人民政府维修了庞统祠墓,列为文物加以保护。
1979年,罗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罗江县人民政府先后修建了石砌外围墙,兴建了知名书法家题写的“凤雏碑廊”,增建了南大门等。并将此列为从广元至成都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
2006年05月25日,庞统祠墓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