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塔
承天寺塔
共 2050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2:13
历史沿革
承天寺塔始建于西夏天祜垂圣元年(1050年),是西夏皇帝谅祚之母没藏氏求佛保佑其子龙运长久而建。
元明时期,承天寺塔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时仅“一塔独存”。
明永乐三年(1401年),朱元璋第十六个儿子明庆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八景之一。
清乾隆三年(1739年)11月24日,大地震时塔、寺全部震毁。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承天寺塔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对承天寺塔院内进行了改造,重修了山门、山门南北两侧配房及大院南北展厅。
建筑格局
结构
承天寺塔宁夏现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砖塔。承天寺坐西朝东,东西长约二百米,南北宽约一百米,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古建筑。寺院内现有五佛殿、佛塔、韦驮殿、卧佛殿等建筑。 承天寺塔是一座八角十一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塔体建在高2.6米、边长26米的方形台基上。塔门面东,可通过券道进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间,室内各层为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层各面设券门窗式壁龛,三、五、七、九层设南北券门式明窗,塔身各层收分较大,每层之间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层棱牙砖。各层檐角石榴状的铁柄上挂有铁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塔身十一层以上挑出五层棱角牙砖,上建八面攒尖顶刹座,其上立桃形绿色琉璃塔刹。四、六、八、十层设东西向多门式明窗,十一层设四明四暗圆窗。承天寺塔整座造型挺拔,呈角锥形风格,古朴简洁。
承天寺塔
特点
承天寺塔内呈方形空间,1一3层不设窗洞;4一10层,每层交替设置拱形窗洞,偶数层为东西向,奇数层为南北向,顶层四面开大型圆窗。
文物遗存
承天寺塔不仅外观清秀,它所藏文物宝藏更是珍贵。据《承天寺碑记》记载,西夏皇太后兴建承天寺时,用金棺银椁将西域僧人进献的佛顶骨舍利密装后,埋于塔基之下。舍利子本为佛家圣物,顶骨舍利更是佛家至宝,极为罕见。在承天寺中藏有这种极圣之物,可见它在当时佛教界的地位绝非一般。塔寺建成后,没藏太后偕皇帝亲临参加开光仪式,当年,又将宋朝所赐的《大藏经》置于寺内。后来,回鹘高僧于承天寺登座讲经,没藏皇太后与谅祚皇帝还经常到这里即席聆听。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常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与当时凉州(武威)护国寺、甘州(张掖)卧佛寺齐名,并称西夏三大佛教胜地。
随着西夏国的覆灭,承天寺塔也屡遭兵火侵扰,党项人四散逃离,承天寺日渐荒废。元朝多年,仅承天寺塔“一塔独存”。明朝时期,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封为庆王,封地在宁夏地区,王室初建在韦州,后迁至宁夏城(银川)。庆王朱旃对承天寺和承天寺塔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和修饰,并且增设了殿宇。而后银川平罗八级大地震,使寺毁塔塌。今存的承天寺塔非原建筑,但仍保持了西夏原塔的基本形制和造型风格。
历史文化
承天寺
承天寺坐西朝东,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殿屋廊宇,规模宏大;前院是五佛殿和承天寺塔;后院有韦驮殿和卧佛殿。古时,承天寺时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香火鼎盛,游人不绝。它与武威的护国寺、张掖的卧佛寺一样,都是西夏著名的佛教。
传说轶事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25日,承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承天寺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76号。
交通指引
银川市内乘坐17路、25路、32路、33路、501路公交车西塔北站下车步行前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