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联合创作 · 2024-09-26 14:01

研究所介绍

2002年为了促进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与岳阳医院合并。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简称针研所)是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和下属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建立、规模最大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早在50年代,针研所运用针灸治疗耳聋取得一定成效,获得卫生部嘉奖。60年代,针研所与上海市第一病院合作应用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获得成功。1965年12月针刺麻醉临床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赞扬,从而掀起全国性的针麻热潮,进而引起世界性的“针灸热”,针麻的研究成果对针灸学、麻醉学、外科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70年代,针研所研究的、针刺“得气”的结构与传导、交叉循环、经络与脉管等课题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80年代以来,在针灸免疫领域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针灸治疗、艾灸抗衰老、糖尿病和膀胱尿道疾病,针法(项从刺、骶髂刺、子午流注)灸法(化脓灸、隔物灸、穴位敷贴)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针研所,历经几代人传承创新,现是针灸推拿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单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单位和建设单位,具有一支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较强的针灸专业技术队伍。拥有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针灸免疫实验室、针灸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脑神经生物实验室),1名上海市名中医、2个“名中医工作室”,1个上海市特色专科和2个特色专科

针研所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针灸临床治病的规律及其作用原理,针灸文献的研究,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针灸医学。设有针灸免疫研究室、针灸神经泌尿研究室、针灸文献研究室、《》/《针灸推拿医学》编辑部。1980年至今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3项,课题50余项,部市局级课题10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70余项,其中部市级25项以上。在隔药饼灸治疗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艾灸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研究、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与皮质激素关系的研究、针灸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的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针灸文献的计算机检索与分析等多项研究获部市级科技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针研所在针灸流派的传承、挖掘、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不懈努力,是上海市针灸学术流派传承研究中心。“陆氏针灸疗法”,2009年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被列为”推荐项目。针研所是承担针灸博士、硕士研究人才的培养机构,已培养针灸学博士50余名,硕士100余名,出站博士后5名。同时,是中国针灸学会实验分会、上海针灸学会针法灸法专业委员会、文献专业委员会、实验针灸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承办了《》、《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杂志

针研所1959年起设立门诊部。第一门诊部在北京东路342号(国华大楼),第二门诊部则是位于青海路的“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针灸科。开设专科门诊和一般门诊,门诊特色有子午流注、头痛、漏肩风、杂病、高血压、眼科、、遗尿、痹症、甲亢、精神病、妇科、聋哑针灸治疗。1971年门诊并入中医研究所临床部(原龙华医院),亦为龙华医院针灸门诊。1989年在宛平南路650号所内设立独立门诊。医疗门诊部开设“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内科”和“康复科”,以及“特需门诊”,为“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国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实习基地”。近年来针研所对免疫、内分泌、神经、运动、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的针灸疗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针刺治疗某些免疫性、内分泌性疾病和各种疼痛性疾病有明显效果。临床上逐步形成以针灸为主结合中西药、现代针灸仪器等综合手段治疗、慢性排尿障碍(尿道综合症、尿失禁)、、震颤麻痹、脑萎缩、颈腰椎病、肥胖症等的业务特色。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拥有1名上海市名中医陈汉平教授,2个“名中医工作室”陈汉平名中医工作室、赵粹英名中医工作室。2004年经市卫生局批准“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专科”为上海市特色专科,专科、中医针灸溃疡性结肠炎专科为特色专科,以上2项目均为向全国推广项目

发展历程

针研所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上海市针灸研究所阶段(1958-1971)

1958年决定成立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由上海中医学院副院长唐志炯等人负责筹备,11月16日正式成立。实行卫生局和中医学院双重领导,所长唐志炯(兼)。

针研所包括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两个部分。临床研究含两个门诊部,第一门诊部在国华大楼,主任杨永璇,副主任党波平,人员主要来自第十一人民医院针灸科。第二门诊部即“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针灸科,由奚永江负责。机制研究工作则分散到学校各有关教研组及各协作单位进行,以后所内建立生理、生化、组织胚胎等三个实验室和资料室。

1963年底,市领导确定针灸研究所为市级研究机构,人员编制暂定为71人。任命陆瘦燕为所长,林海为党支部书记兼副所长,孙麦龄、黄羡明、杨永璇、周孝达为副所长。由于针麻研究的进展,研究所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也带动其他各项研究工作的开展。

1971年秋,并入上海市中医研究所。

二、上海市经络研究所阶段(1964-1971)

1963年冬,《人民日报》刊载朝鲜关于经络系统凤汉小体和凤汉小管的论文,市委指示设点研究,卫生局决定建立研究组,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王乐三院长任名誉主张,周沛华任主张,林雅谷和乔逸民任副组长,设在第一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1964年3月迁至斜土路2094号。分设表层组、脉管外组和脉管内组,设有显微镜室和切片室等。同年8月,正式成立上海市经络研究所。

1971年6月,市革委会决定将经络所、针研所迁到宛平南路650号内,与龙华医院合并,成立上海市中医研究所,隶属上海中医学院。

三、上海市中医研究所阶段(1971-1980)

四、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阶段(1980-2002)

为贯彻中央1978(56)号文件精神,根据卫生部领导的意见,学校党委决定于1980年3月恢复成立针灸经络研究所,由市卫生局和学校双重领导。任命黄羡明为所长,周长智(兼)、乔逸民为副所长。

五、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与合并阶段(2002-)

根据“十五”发展计划中“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处理好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关系,加强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完成原有研究机构的改制工作,逐步完成新建研究所工作”的要求,经过反复酝酿与磋商,决定两院所于2001年12月30日起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优势整合的综合效应,合并后继续保留针研所原有的建制不变。

领导班子

历任领导

自1958年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成立起,先后担任所长、副所长及党支部书记的有:

所长:唐志炯(兼),陆瘦燕,黄羡明,陈汉平,葛林宝,张秋娟,房敏,吴焕淦。

副所长:林海,孙麦龄,黄羡明,杨永璇, 周孝达,周长智,乔逸明,陈国发,陈汉平,桂金水,杨文明,张洪度,王卜雄,宋景山,钟世豪,蔡德亨 ,郑蕙田,杨华元,吴焕淦,施征。

党支部书记:孙宝玺,陈国发,杨文明,宋景山,钟世豪,杨华元,葛林宝,谢佩君,刘慧荣。

现任领导

所长:吴焕淦

副所长:施征

党支部书记:刘慧荣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获得国家级代表性项目“针灸(陆氏针灸疗法)”的保护单位。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