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

共 124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大兴寺始建于唐武德三年(620年)。大兴寺塔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修殿宇和佛塔。明、清,有修葺。
1956年,大兴寺塔第一层塔身的砖酥碱严重,为确保塔身不至于倾斜,当时的管理部门对地表上的塔身进行了加固维修。
2003年,安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大兴寺塔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2015年,内黄县文物保护所申请中央资金40万元,启动大兴寺塔修缮工程对大兴寺塔本体进行维修保护。
2018年,内黄县文物保护所申请中央资金24万元,启动大兴寺塔防雷工程,对大兴寺塔进行安全保护。

建筑结构

大兴寺塔建筑风格系宋代,塔为七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坐北面南,整体轮廓呈锥形,高20余米,底层周长15.6米。平面呈八角形,具有宋塔的基本特点。因泥沙淤积,塔身一层埋于地下,地面可见部分高约16米。塔身第一、二层较高,以上每层高度、宽度逐层递减,使塔的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各层均以条砖叠涩出檐,饰仿木建筑砖雕铺作,或莲瓣承托出檐。一、三、五、七层砌筑有仿木结构的塔檐、斗拱,二、四、六层塔檐为砖砌仰莲。塔身一层内有塔心室,塔身一层之下有地宫,塔心室和地宫均为仿木结构,顶部有藻井,在其之上塔身均为实心体。

文物遗存

大兴寺塔地宫出土有一个缺盖的雕刻精美的石函、石雕、三彩瓷灯以及数件残缺的石佛。石函上两面各雕刻有十多个僧人、道士。

历史文化

别名
大兴寺塔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地属裴村,故俗称裴村塔。
修塔原因
清光绪十六年的《内黄县志》记载:“裴村西北三里许,大兴寺有古塔,创自唐武德三年,父老相传,为镇黄河设也。”
相关传说
当年裴村一带黄河泛滥,一片汪洋,老百姓商议在大兴寺院内筑一高塔来威镇黄河。就在塔落成那年,泛溢的河水也真的流走了,这一带变成了平坦、肥沃的土地。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再无黄河水患之忧。因此,大兴寺塔便被披上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外衣,成了当地人们心中的圣物。“倒了裴村塔,黄河回老家”的谚语一直在当地流传。

文物价值

大兴寺塔与河南现存阁楼式和叠涩密檐式砖雕宋塔风格基本一致,为研究河南宋代砖塔提供了实物见证。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大兴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兴寺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裴村西北约1.5千米大兴寺遗址上。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大兴寺塔,路程约21.3千米,用时约39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