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叭庄遗址

哑叭庄遗址

共 1531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哑叭庄遗址是1986年哑叭庄村砖场取土时发现的。
哑叭庄遗址
1989年春季,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原沧州地区文管所联合组队,在遗址北部进行了抢救性试掘。
玉礼器、陶器、蚌刀、鱼钩
1990年夏秋两季,进行两次发掘,共开5×5米探方50个,加之扩方,共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的灰坑130个、水井7眼、墓葬2座。出土陶、石、骨、角、蚌、玉器等1300余件。

遗址特点

哑叭庄遗址远景
哑叭庄遗址文化层共分四期:龙山文化哑叭庄类型、燕南夏家店下层文化哑叭庄类型、西周文化遗存、东周文化遗存。该遗存距今约4000年。
哑叭庄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后冈二期文化的一个遗址。后冈二期文化属于龙山文化。任丘哑叭庄遗址是比较重要的一处。

文物遗存

综述
战国时期遗存:灰坑6座,出土器物10余件,主要器形有夹砂红陶釜、泥质灰陶豆和甑等,均属燕国文化遗物。
西周时期遗存:灰坑5座,出土器物15件,陶器器形有鬲、罐、瓮、盆等。
商时期遗存:发现1座商代晚期残墓。随葬品有篡1件,罐2件,海贝15个。
龙山文化遗存:灰坑69座,出土器物856件,灰坑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四种。各灰坑均出不同数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生活用具方面的主要有陶器:如罐、鬲、瓮、壶、盆、碗、杯等,其纹饰主要为蓝纹、绳纹;属于生产工具方面的主要有:由石、骨、蚌、陶制作的石斧、铲、刀、镞、骨锥、针、匕、蚌镰、锯、陶纺轮、陶网坠等;属于装饰品方面的主要有骨笄、陶环、玉坠等。
磨光黑陶大器盖
磨光黑陶大器盖
磨光黑陶大器盖于1990年在任丘市哑叭庄遗址出土,是一件大器物的盖子,造型为弧顶、折肩,顶部中央有蘑菇形捉手,左右对称饰桥形纽。口径37.2厘米,高17厘米,体型硕大,部分经过修复,但重量却很轻,总体不足1公斤重。
磨光黑陶大器盖器型规整、漆黑发亮、轻便坚固。第一,原料考究。黑陶的陶土原料要经过精细淘洗,去除杂质,并且充分提炼和陈腐。第二,制作精良。陶坯制作利用了“快轮制陶法”,快轮的应用是制陶技术的一大飞越。陶坯成型以后还要经过仔细修刮和打磨。磨光效果是在陶坯尚未干透时,用鹅卵石或是兽骨制成的工具进行打磨的结果。第三,烧造工艺独特。黑陶在焙烧时,先用氧化火焰使器体硬结,在烧窑快要结束时,火焰控制为还原焰,窑内充满滚滚浓烟,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高温渗碳,微小的碳元素渗入坯体表面,乌黑发亮的黑陶便形成了。
黑陶的工艺难度要远远大于红陶、灰陶和彩陶,所以数量相对较少。黑陶也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因黑陶文物和其他同时期文物的出土,而把第一期考古发现命名为龙山文化哑叭庄类型。

文物价值

哑叭庄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弥补了沧州乃至冀中地区龙山文化发现和发掘的空白。也是河北省环渤海湾地区最大的龙山文化考古遗址。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哑叭庄遗址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保护措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河北省文物局为哑叭庄遗址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1993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哑叭庄遗址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5月14日,沧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派人到哑叭庄遗址调查,并建立记录档案。
2013年5月,哑叭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哑叭庄遗址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哑叭庄村西北3.5公里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任丘市人民政府开车,大约用时15分钟,9.2千米。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