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太平桥

歙县太平桥

共 103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28

历史沿革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歙县太平桥由当时徽州知府刘炳建造。
元末,毁于兵火。
明初,改临时性浮桥为正式木桥。
明弘治年间,知府何歆易木桥为石桥。
清初,桥毁。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休宁人、郎中程建出款主持重建,
清乾隆九年(1744年),程建去世,其子程大瑛续建。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山洪将大桥拦腰冲断,交通断绝。官民为了重建大桥,“泅重渊,奠基址,伐新石,筑深塞漏,工无苦窳。”经五任知府,历七个寒暑,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方告竣工,耗银达十万余两。除移用徽州各典商捐助朝廷海疆防御用银四千八百余两外,又由徽州所属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捐银两万零一百余两,不足部分,再由黟县的胡元熙(笛农)和歙县的程祖洛承担。
歙县太平桥

建筑格局

歙县太平桥面临练江、背靠披云峰,西旁太白楼,是联拱式大型石拱桥,共16孔,孔径12.4~16米,全长294米,行车道宽6.9米,桥高20余米,桥体与分水尖采用红色粉砂岩砌筑,桥面及石栏板为青色泥灰质角砾叠砌。桥洞用长条石横列环砌,下部为重力式嫩台,上部为实腹式石拱。20世纪70年代初,桥面浇灌钢筋混凝土,改装桥栏板,有一米多宽的人行道,安装弧形吊杆太阳灯。
歙县太平桥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据说古代有文规定民间造桥桥孔必为单孔,造双孔桥有欺君之罪,歙县有个心地善良的寡妇,为了让练江两岸百姓往来之便,将一生的积蓄造这座石拱桥,但是不慎建了16个桥洞的石桥,犯了朝廷王法,被钦处剥皮之刑,悲愤含冤而死。故当地人又称它为人皮桥、寡妇桥,来纪念这位行善积德的女人。
歙县太平桥

保护措施

1981年,歙县太平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歙县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址

歙县太平桥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的练江上。

交通

从歙县公路客运站,可直达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