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峪窑址

共 157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15

历史沿革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当阳峪窑神碑立石。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到宣和四年(1125年)的54年间,为当阳峪窑鼎盛时期。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获聘焦作“中福公司”时发现了当阳峪窑址。同年司瓦洛(Svalow,R.w)与瑞典人卡尔贝克(Kalbeck,O)先后前往该窑址进行调查,雇佣当地农民多次挖掘并收购大量当阳峪窑瓷器,由此引发长时间的乱掘乱挖,使当阳峪窑址遭受大面积的严重破坏。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著名学者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等先生,曾先后亲赴当阳峪窑址进行实地调查,并撰文高度评价当阳峪窑。
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由主持,对当阳峪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科学发掘。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作坊、过滤池、辘轳坑、窑炉、水井、灰坑、灶等各类遗迹百余处,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获得重要考古新发现。这次发掘的地层堆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宋代、金代和元代。细白瓷、三彩和酱釉瓷主要出土于宋代堆积层,金代和元代堆积以粗白瓷和白地黑花瓷为主,钧瓷主要出土于元代堆积层。

遗址特点

当阳峪窑址北与北洼村、东交口、西交口村为邻,东、南、西三面与焦作市接壤,南距焦作市区约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北纬35°19’。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这里地处太行山南麓,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红黏土质,浅山铁、铜、锰、煤.瓷土等矿物储量丰富。其中煤层距地表深40~80米,厚约5米。瓷土在地表,易于开采。瓮涧河经村南流向西南,在修武县境内注人大沙河,属卫河水系。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当阳峪窑业的兴盛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物遗存

窑迹
当阳峪窑址上留存两座窑迹:一座残高2.2米,上口宽1.95米,下口宽2.6米;另一座残高2.4米,上口宽1.7米,下口宽2.5米。窑内壁有一层烧结的琉璃层。
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
当阳峪窑址上遗存宋代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1通,系为建窑神庙而立。碑文云:“世利磁器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表明当时这里的农民以烧窑为业者甚众,窑业非常兴旺。又云:“虽有智者,无以过也,迷之而已。虽有能者,无以逾也,继之而已。”赞誉当阳峪的精绝技艺。
当阳峪窑址出土的部分瓷器

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
2004年5月22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在当阳峪瓷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召开了“修武县当阳峪瓷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中外专家研讨会”,与会的中外专家60余人在考察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后,对发掘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该窑址生产规模宏大,制瓷工艺精湛,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当阳峪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当阳峪窑址出土的部分瓷器及碎片

文物保护

1963年6月20日,当阳峪窑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当阳峪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当阳峪窑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北22公里当阳峪村。

交通信息

公交:游客在武修县内乘坐29路、26路公交在当阳峪站下。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