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咀遗址
共 159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22
历史沿革
1957年冬,当地村民挖水塘时发现毛家咀遗址。
毛家咀遗址
1958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在蕲春毛家咀遗址发掘出西周木构建筑,并出土一些遗物,是鄂东地区考古的重大发现。
遗址特点
综述
毛家咀遗址
毛家咀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左右。发掘清理出西周木构建筑踪迹5000平方米左右,主体遗存为属于第三层的古代木构建筑遗迹以及共出的陶、铜、木、骨、石质类遗物。
木构建筑遗迹
毛家咀遗址1号房
木构建筑遗存包括立柱、柱洞和木板等建筑组件。研究者认为,这些古代木构建筑具有鲜明的南方地区建筑特点。
西边的中型水塘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发现立柱109根,主要分布于水塘的中、北部。中部可辨三座房址,其中两座(1号房、2号房)的周边局部残留木板,四面围起成房子外墙,内部用木柱和横板分割空间,另一座3号房只残留有立柱。三座房址规格基本相同,面向西南或东北。其中西北侧的2号房宽8米,深4.7米,立柱的柱网排列成5列3排,可知其为面阔四间、进深二间。东南面的1号房格局近似,但其西面的两个隔间宽,东面的两间明显窄。1号的东北面还有3号房,仅残留周边的7根立柱,可知与1号的规格基本相同,两者间有1.3米通道。
中型水塘东边近70米还有大型和小型水塘,水塘里发现有木柱171根、木板墙13处和1处长2.3、宽2.8米的平铺木板遗迹。其中可辨房址两间,1号房址的周边残存有木板墙,可知房址平面为梯形,方向接近正方向,东西宽4.6米,西侧进深2.2米,东侧进深3.3米。房址内有粗细木柱15根分割空间,格局与西面中型水塘发现的房址相同。其北有2号房址,残存东南部的木板外墙,东墙残长4米,南墙残长1.6米。东墙方向为348°,大致为西北—东南向。大型水塘区域的其他木柱,排列多有规律,有的一排成直线,有的排成直角,有些排之间平行,但由于破坏过甚,难以确知它们的建筑群组和内部结构。
文物遗存
古代木构建筑构件
毛家咀遗址发现直径20厘米的木桩280根及一些木板墙和平铺的大木板。木构建筑遗存包括立柱、柱洞和木板等建筑组件。
铜、木、骨生活用器
水稻遗存
东部的大型和小型水塘之间发现成堆的水稻遗存,可能是存放粮食的地方,在中型水塘的北部、水井以北的几个探方中,也发现有一小片一小片的水稻谷遗存。
陶器
毛家咀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有少量夹砂黑陶,纹饰有篮纹,器形有鼎、罐、缸、钵及纺轮等,属石家河文化;西周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器形有有鬲、豆、罐等等。
研究价值
毛家遗址大型半干阑木构建筑是继河姆渡文化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充分体现了先民的建筑技术和智慧,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毛家咀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毛家咀遗址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柏条铺村毛家咀湾东南部。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毛家咀遗址,路程约28.4千米,用时约44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