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

联合创作 · 2023-07-19 08:12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于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

文化

文化特点

梁思成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建筑特点

独乐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

观音阁内以观音塑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将内部分成三层,使人们能从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梁枋绕像而设,中部形成天井,上下贯通,容纳像身,像顶覆以斗八藻井,整个内部空间都和佛像紧密结合在一起。阁内光线较暗,正面光线较足,像容清晰,背面仅可辨轮廓,从而加强了佛寺的神秘性。整个楼阁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其大小形状,无论是衬托塑像,还是装修建筑,处理都很协调,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历史

建筑历史

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最早可追至唐代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师,据传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

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5年),进士王于陛督饷蓟州时独乐寺曾有过一次大规模修缮。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清高宗到访独乐寺,作诗《寄题独乐寺》,后又作《独乐寺——时命重修落成,路便临憩》一诗。

在清代时,独乐寺一度成为禁地,平民不得入内。

辛亥革命以后,独乐寺复归还于民众。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划拨西院为师范学校,做为教育用途。

民国十三年(1925年),陕军来到蓟县,驻扎于独乐寺,是为寺内驻军之始。

民国十六年(1928年),北洋政府蓟县保安队驻扎在独乐寺,对于独乐寺的装修有所损坏。

民国十七年(1929年)春,驻军阀孙部军队,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才离开。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寺被划拨为蓟县乡村师范学校,包括观音阁、山门以及东西院座落。东西院及后部正殿皆改为校舍,而观音阁和山门则保存未动

文物保护

1961年,独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寺庙遭到破坏。梁思成冒险抵达蓟县,提出要为观音阁“装避雷针、安门窗,为防止鸟类落在观音头像上,要为观音头像上罩铁丝网”,促成国家文化部当年拨款9000元,由河北省古建队施工安装完毕,使独乐寺受到了妥善保护。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导致独乐寺院墙倒塌,观音阁墙皮部分脱落,但梁架未见歪闪。从此,独乐寺历经千年经受多次地震而不倒塌的独特抗震性能开始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课题。

1990年3月,国家文物局批准独乐寺维修工程立项,并列为国家重点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

1993年,国家文物局将独乐寺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项目。

1998年,观音阁曾进行过一次维修,维修时从观音阁上取下的木料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等相关研究,还在观音阁顶上发现了唐代的莲花勾头。

2004年以来,独乐寺先后恢复了乾隆行宫御碑回廊,修复了独乐寺西围墙。

2009年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

独乐寺

山门

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生动古朴为,辽代原物。

山门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俗称“哼”、“哈”二将,后两稍间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山门梁柱粗壮,斗拱雄硕,“升起”和“侧脚”明显。据说山门的牌匾乃严嵩所题。

观音阁

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阁高23米,因为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在外观上像是两层建筑。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项。

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菩萨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菩萨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塑像是辽代的原塑,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此系明代画师之作,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

报恩院

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长约9米,宽5米,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

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该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报恩院的后殿是三世佛殿,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西配殿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

韦驮亭

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高约5米,宽约4米,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亭内韦驮像高约3米,威猛庄严,甲胄[zhòu]鲜明,持降魔杆。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

乾隆行宫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乾隆碑刻

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fǔ]、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弥足珍贵。碑文又分御笔临和御笔两种,御笔临有《艇子新浮水》《朝辞白帝》《朱阑画柱》等,笔法和神韵均堪称一绝。御笔有《敖不可长》《金刚四句》《大学圣经》《秋兴八首》等,或苍劲挺秀、或行云流水。很多作品反映了乾隆皇帝受佛、道、儒思想影响所持的中和、平常的修身之道。碑刻现镶嵌于行宫回廊内。

推荐玩法

游客来到独乐寺可以参观著名的观音阁和山门,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去到乾隆行宫追忆清朝往事,还可以参观各类佛教壁画,感受独乐寺庙会文化。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四季皆宜

用时推荐

1-3小时

营业时间

5月1日-10月1日:08:00-18:00;10月2日-次年4月30日:08:00-17:00

占地面积

1.6万平方米

地址

天津市蓟州区武定街41号

交通

公交:天津市市内搭乘蓟8路(或蓟9路/蓟25路/536路)公交车至独乐寺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自驾:从天津市出发,全程124.4公里,途经昆仑路、津蓟高速,进入长城大道再行驶550米即可步行到达。

门票/收费

门票37元/人;联票50元/人(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联系方式

022-29142907;022-29142904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