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2023年3月24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5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6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61亿元,增长6.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5%。全年人均GDP达1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15.6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9%,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7.29‰,死亡率7.61‰,自然增长率-0.32‰。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355.23万人,比上年减少0.4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8%,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表1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315.6 | 100.0 |
其中:城镇 | 198.42 | 62.9 |
农村 | 117.18 | 37.1 |
其中:男性 | 164.2 | 52.0 |
女性 | 151.4 | 48.0 |
其中:0-15岁 | 65.8 | 20.9 |
16-59岁 | 188.4 | 59.7 |
60岁及以上 | 61.4 | 19.5 |
其中:65岁及以上 | 45.3 | 14.4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7万人。
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
表2 2022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 市辖区(%) |
居民消费价格 | 1.5 |
食品烟酒 | 2.6 |
衣着 | -0.3 |
居住 | -0.1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1 |
交通和通信 | 5.4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0.5 |
医疗保健 | -2.7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2.2 |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23万户,比上年减少4.1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49.67万户,增长11.0%。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259.39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34.26亿元,增长6.6%;牧业产值41.18亿元,增长10.4%;渔业产值343.19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36亿元,增长4.8%。
粮食播种面积134.99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其中,稻谷面积87.01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薯类面积37.36万亩,减少0.5万亩;豆类面积7.89万亩,增加0.2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2.96万亩,增加1.46万亩;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6.53万亩,增加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74万亩,减少0.06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48.10万吨,比上年增产0.39万吨,增长0.8%。其中,稻谷36.55万吨,增产0.25万吨,增长0.7%;薯类9.53万吨,减产0.06万吨,下降0.6%;豆类产量1.41万吨,增加0.12万吨,增长9.3%。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4.3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肉类总产量10.93万吨,增长12.6%。其中,猪肉产量9.24万吨,增长15.5%。奶产量0.70万吨,增长2.9%;禽蛋产量2.71万吨,增长6.1%。生猪年末存栏79.63万头,下降0.1%;生猪出栏115.64万头,增长14.7%。
全年水产品产量107.23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02.44万吨,增长0.9%;淡水产品产量4.79万吨,下降4.2%。海水养殖产量88.35万吨,增长1.3%。
全市林产品采集总量96.23万吨,比上年下降1.5%。
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08.52万亩,比上年增加6.68万亩。茶叶总产量12.68万吨,增长7.2%。其中红茶产量2.63万吨,增长7.7%;白茶5.54万吨,增长16.2%;绿茶4.29万吨,下降2.7%。
年末实有园林水果面积62.11万亩,比上年增加0.64万亩。园林水果产量58.99万吨,增长4.1%。其中,柑橘类增长4.4%、猕猴桃增长5.8%、桃增长2.1%、李增长4.7%、葡萄增长5.0%、枇杷增长3.7%、龙眼下降7.7%、荔枝4.9%。
全年食用菌(干鲜混合)总产量21.84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白木耳产量4.51万吨,增长5.9%;茶薪菇2.92万吨,下降5.4%;香菇2.33万吨,下降2.5%;蘑菇1.89万吨,增长23.4%;其他菇(以海鲜菇为主)5.94万吨,增长18.3%。
表3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48.1 | 0.8 |
春收 | 3.7 | 1.9 |
夏收 | 1.32 | 7.3 |
秋收 | 43.08 | 0.5 |
油料 | 0.66 | -1.1 |
其中:花生 | 0.61 | -0.9 |
油菜籽 | 0.05 | -1.8 |
甘蔗 | 4.34 | 0.8 |
药材 | 6.37 | 4.1 |
茶叶 | 12.68 | 7.2 |
水果 | 58.99 | 4.1 |
蔬菜 | 108.46 | 4.6 |
食用菌 | 21.84 | 5.6 |
全年新增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三品一标”157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8家、“一村一品”专业村24个,福安入选国家级“一县一业”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启动实施“国鱼计划”,首次发布大黄鱼宁德市地方标准、烹饪团体标准和产业发展蓝皮书,深远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建成下水,霞浦获评“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成立全国首个“三茶”研究院,5个县(市、区)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域,福鼎被授予“世界白茶发源地”。成功举办全国“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中国大黄鱼文化节、首届福建蔬菜种业创新大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1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3%,民营企业增长37.1%;股份制企业增长3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6.8%,私营企业增长33.2%。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36.3%,重工业增长10.2%,重工业增加值占比41.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4.4%,制造业增长2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工业产品销售率99.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的33个行业大类中,有8个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8%,汽车制造业增长31.9%。
表4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506.07 | -5.0 |
精制茶 | 万吨 | 2.38 | -26.3 |
服装 | 万件 | 690.99 | 0.7 |
家具 | 万件 | 237.96 | 0.7 |
塑料制品 | 万吨 | 19.59 | -8.8 |
泵 | 万台 | 410.40 | -5.2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358.35 | 2.8 |
冷冻水产品 | 万吨 | 20.85 | 9.5 |
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3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9%,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44.3%,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3.3%,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长13.5%,铜材料产业下降10.0%。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宁德时代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2%,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9%,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52.44亿元,增长101.4%;股份制企业366.23亿元,增长7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3.52亿元,增长23.4%;私营企业304.40亿元,增长7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4.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5元,比上年下降1.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2.55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6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7.42亿元,增长5.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03.51亿元,增长5.9%;安装工程产值32.62亿元,下降1.7%。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119.61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5.68亿元,增长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44亿元,增长0.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76亿元,下降0.3%;金融业增加值172.10亿元,增长17.0%;房地产业增加值129.59亿元,下降7.8%。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8.9%,利润总额增长298.6%。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020万吨,比上年下降0.6%。货物运输周转量173.06亿吨公里,增长9.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847.39万吨,增长8.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23.78万吨,增长8.4%;集装箱吞吐量16.73万TEU,增长9.2%。年末全市共有生产性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4个。
全年公路和水运旅客运输量1680万人,比上年下降21.3%;旅客运输周转量12.30亿人公里,增长15.5%。
全年全市铁路旅客发送量444.3万人,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宁德站旅客发送量159.4万人,比上年增长31.5%;福鼎站89.8万人,下降26.0%;太姥山站19.01万人,下降39.9%;霞浦站84.18万人,下降32.8%;福安站47.72万人,下降27.5%;古田北站34.34万人,下降22.8%;屏南站4.67万人,下降25.8%;周宁站4.71万人,下降24.8%;支提山站0.45万人,下降45.8%。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7.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4.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3万辆,增长3.8%。民用轿车保有量20.9万辆,增长3.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9.49万辆,增长3.0%。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40亿元,比上年增长7.6%。快递业务量10999.85万件,比上年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34.13亿元,增长20.7%。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379.11万户,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4.91万户,下降3.9%;移动电话用户334.20万户,增长2.7%。5G移动电话用户106.92万户,增长67.8%。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3.12万户,增长9.8%。移动互联网用户285.58万户,增长2.7%。新增5G基站2888个。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45.85亿元,增长11.0%。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765.58亿元,增长2.3%。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4%,汽车类增长12.3%,粮油、食品类增长3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2%,烟酒类增长2.7%,饮料类下降9.4%,服装、鞋帽、针织品类下降20.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9.8%,五金、电料类增长6.9%,家具类下降44.8%,日用品类下降1.1%,中西医品类增长22.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9%,金银珠宝类下降43.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30.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0%。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43.97亿元,比上年下降1.9%。第一产业投资16.25亿元,比上年下降27.2%;第二产业投资477.8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449.84亿元,下降12.1%。制造业投资407.19亿元,增长11.2%。基础设施投资201.87亿元,增长7.3%。民间投资610.87亿元,下降2.0%。高技术产业投资273.31亿元,增长9.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9.11亿元,比上年下降20.4%。其中,住宅投资169.85亿元,下降25.0%。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256.39万平方米,下降30.0%;商品房销售面积204.97万平方米,下降42.7%。
全年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791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622户。
全市255个在建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9.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8%,全年竣工或部分竣工93个项目,新开工88个项目。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出口994.8亿元,增长65.7%;进口298.1亿元,下降2.8%。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9个,比上年增加6 个;合同外资总金额3.1亿元,下降5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亿元,增长147.5%。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272.70亿元,同口径增长15.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45亿元,同口径增长16.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2.25亿元,增长8.3%。全市税收总收入207.17亿元,同口径增长7.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6.0%,比上年下降8.6个百分点;地方级税收收入101.92亿元,同口径增长2.7%,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9%,比上年下降13.2个百分点。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7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44.02亿元,增长29.8%。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14.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53.69亿元,增长23.7%。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526.53亿元,增长64.9%。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00.74亿元,增长29.5%。涉农贷款余额1498.39亿元,增长20.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45.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3.31亿元,增长22.8%。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21.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50.19亿元,增长24.3%。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38.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0.16亿元,增长11.8%;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613.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1.60亿元,增长19.9%。
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业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7.91亿元,增长11.8%。
年末全市股民证券投资者开立资金账户数为45.03万户,比上年增长11.1%。全年证券交易额3905.99亿元,下降5.8%。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0家,其中财产险15家,人身险15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6.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0.75亿元,增长2.8%;财产险保费收入15.85亿元,增长9.5%。支付各类赔付及给付21.03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12.17亿元;财产险赔付8.85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73元,比上年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49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2元,增长8.6%。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49元,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021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430元,增长7.1%。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9%,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5.2%,农村为40.0%。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7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92.24万人,增加19.8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2.58万人,增加0.1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44.9万人,参保率达99.7%,其中当年新增参保登记人数3.2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2.09万人,增加3.4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8.50万人,增加5.66万人。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8.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4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8.28万人。
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42人,比上年减少20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7.19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累计发放救助金4.55亿元。城乡特困人员16093人,比上年减少282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年平均标准分别为9236元、25812元。
年末各类养老床位数25469张。建立社区服务站(服务中心)215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2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5家,新增7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2家。
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实验室12家,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创新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0家。新型研发机构19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11家。众创空间50家,其中国家备案1家、省级18家、市级31家。
全市科研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共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7项。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服务152项,技术交易额达48亿元。
全市驰名商标总数46件,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新核准地理标志商标4件,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90件。全市商标有效注册总量87355件,比上年增加13392件。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达260项。全年检定校准计量器具12万台件。
新增专利授权655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8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532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33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2988件,比上年增加62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219件,申请量居全省首位。
全年高等学校招生7882人,在校生2.18万人,毕业生5295人。普通高中招生2.14万人,在校生5.92万人,毕业生1.72万人。初中招生4.12万人,在校生12.79万人,毕业生3.78万人,初中净入学率99.12%。普通小学招生4.36万人,在校生27.96万人,毕业生4.12万人,小学净入学率99.98%。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1.69%。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0.96万人,学前教育普惠率94%。特殊教育招生542人,在校生3418人,毕业生586人。全市已审批设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353所。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个、名村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名村28个,中国传统村落155个,省级传统村落121个。
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648处(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9个点、省级86处、市级55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3个、省级81个、市级22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102人、市级340人。
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队5个,影(剧)院27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乡镇文化站134个,公共图书馆10个。
全市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广播节目10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10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109.0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7.71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4235.4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7%;旅游总收入363.78亿元,下降11.4%。现有A级景区54家,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3家。成功举办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首批34个金牌旅游村验收通过。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06个,其中医院52个,卫生院107个,村卫生室2100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437人,注册护士9391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1.74万张。
在全国级别比赛中,宁德籍运动员获得16枚金牌、7枚银牌1枚铜牌。年末全市共有注册在训运动员4100人,在省、市优秀运动队集训360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86.4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7%。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19.67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38.71万亩;封山育林13.81万亩。根据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数据,森林蓄积量5549.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98%。全市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1个、省级森林村庄184个,比上年分别增加4个、27个。宁德市入榜2022年中国“绿都”城市。
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交溪、霍童溪、闽江段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流域功能达标率为97.8%。主要水库(古田、洪口、芹山)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54,优良天数(达标天数)比例为97.8%,细颗粒浓度(PM 2.5)为18μg/m³。城区环境噪声均值为55.6分贝,质量级别为二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6.9分贝,质量级别为一级。
全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9.52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4627.24公顷。全年发生森林火灾4起,受害面积145.95亩。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8起,死亡35人,分别比上年下降45%和3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人,比上年下降33.3%。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4.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6. 规模以上服务业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7. 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重点项目投资、铁路里程和发送旅客量等数据来自市发改委;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港口货物吞吐量、标箱数据来自市港务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传统村落等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对外经济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互联网用户、电话用户等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文化名镇、文化场馆、广播电视、非遗文物、旅游等数据来自市文旅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宁德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银保监局;科技型企业、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新登记市场主体、地理标志、商标数、质量检验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安全生产、农作物受灾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其他数据来自宁德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宁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2023年3月24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5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6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61亿元,增长6.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5%。全年人均GDP达11.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315.6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9%,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7.29‰,死亡率7.61‰,自然增长率-0.32‰。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355.23万人,比上年减少0.4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8%,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 RAG-ES | 2024-09-10 |
表1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315.6 100.0 其中:城镇 198.42 62.9 农村 117.18 37.1 其中:男性 164.2 52.0 女性 151.4 48.0 其中:0-15岁 65.8 20.9 16-59岁 188.4 59.7 60岁及以上 61.4 19.5 其中:65岁及以上 45.3 14.4 | RAG-ES | 2024-09-10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7万人。 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 表2 2022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市辖区(%) 居民消费价格 1.5 食品烟酒 2.6 衣着 -0.3 居住 -0.1 生活用品及服务 1.1 交通和通信 5.4 教育文化和娱乐 0.5 医疗保健 -2.7 其他用品和服务 2.2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