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雒乡
地名由来:地名由来传说有二:一说崇雒似船形,洛在街尾潭,一位风水先生认为要使“船”永驻,还需要加锁,于是在街尾潭前架了一座锁形拱桥,把船一洛再洛,故名重洛,后雅化为崇雒;二是境内地势“洪山为屏障,洛水为隘口”似是从洪洛二字演变而来。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崇雒乡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崇雒乡上榜。
崇雒乡位于建阳市北部,辖6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土地总面积17.9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3.89万亩,占77.3%,耕地2.3万亩,占22.7%。森林覆盖率71%,属一级火险区,森林防火任务重。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因地制宜,疏堵结合,有禁有放,强化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和防火路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制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围绕建设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一是建立健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野外用火管理制度;二是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生物防火林带75公里,基本形成防火阻隔带闭合圈,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到随时应对突发的森林火灾,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三、实施步骤
㈠抓治标,建立健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野外用火管理制度。由于近年来气候异常,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火险等级高,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农田承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林事活动已从过去集中用火转向千家万户用火,从季节性用火转向常年用火,造成野外用火点多、面广、线长,过去以堵为主的野外用火管理模式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已不适应农、林事活动的要求。为妥善解决生产性用火与森林防火之间的矛盾,必须建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野外用火管理制度。“疏”,即在森林火险等级四级以下的非-期,集中一段时间,经过审批,在有关人员到场、监督到位、防范到位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统一集中用火,避免无证乱烧,随意用火;“堵”,即在-期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抓,对违章用火者依法从严查处。
如是寺
如是寺位于建阳区崇雒乡莲源山,时代为清代。如是寺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慈墓
宋慈墓位于建阳区崇雒乡崇雒村,时代为宋代。宋慈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宋、元时系崇洛里,三衢里辖区。
明洪武十四年,崇洛、钦仁、东田三里合并为洛田里。
1949年解放后属彭墩区。
1956年属将口区。
1958年属将口公社。
1962年建立崇雒人民公社。
1984年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