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土楼
安溪土楼
共 184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43
历史沿革
安溪土楼始建于明清时期,主要建筑有映宝楼、聚斯楼、南岩梅记泰山楼。
聚斯楼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
映宝楼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
泰山楼是奉政大夫王三言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建。
建筑格局
安溪土楼主要建筑有、、南岩梅记。建筑布局有序、错落有致,与南靖、永定的闽西客家土楼风格迥异,其外观方形结构,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内部为传统的合院式结构,保留明清时期的风格。
安溪土楼多建于明清,除了具有福建土楼夯土砌筑的特点外,又有闽南独有的特色。外墙土石结合,大门垒石叠砌,内部石头与夯土有机结合,突出实用性与稳固性。其外观多为方形结构,内部为传统的合院式结构,更多的是体观古代汉族民众对建筑审美、房屋居住的理解,代表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创造性的杰作。
安溪土楼建筑工艺朴素,其外墙底部砌石全是用自然山石砌就,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从木料上看,木料与木料之间的结合,角与梁等都用竹钉、科藤连结。此外,安溪县域内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广的土壤为红壤,次为水稻土及砖红壤性红壤。耕地多属一、二级,土壤较肥沃。其中以红壤面积最大,其土质适合用作夯土砖,这是建造安溪土楼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这些充分体现了安溪土楼就地取材,及高超的建造技术特征。
自唐宋客家人南迁入闽及唐代陈元光平“南蛮”以来,闽西、闽南一直是战乱频生之地。福建土楼高大坚实的土楼可以聚众屯粮,自备井水,能够长期御敌自保,成为当地居民最佳选择的住宅形式,防卫性构成土楼建造之初最突出的特点。安溪土楼内一般都是聚族而居,其外墙多留有枪眼,用来防御土匪、流寇。
聚斯楼
主要建筑
聚斯楼
映宝楼
泰山楼
文物价值
安溪土楼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土楼内有多处制茶遗址,土楼后裔多分往台湾及东南亚一带,不仅是研究闽台关系的珍贵实物,更是安溪千年茶史的见证。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安溪土楼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位置
安溪土楼位于福建省泉州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