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古建筑群
崆峒山古建筑群
共 123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55
历史沿革
北宋乾德年间(963~967年),建隍城和雷声峰。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建凌空塔。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维修凌空塔。
崆峒山古建筑群在清代都不同程度地修葺。
建筑格局
崆峒山古建筑群
崆峒山古建筑群依山就势分布,主次分明,建筑群既自成一局,又相互联系,分为皇城建筑群、雷声峰建筑群和凌空塔三部分。主要古建筑16座,包括舒花寺内的凌空塔,隍城内的磨针观等。建筑群占地面积计23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84平方米。
主要建筑
隍城建筑群
皇城玉皇楼
隍城位于马鬃山,踞马鬃山之巅,海拔高度2036米,为崆峒山宫观之首,殿宇富丽,包括磨针观(飞仙阁、黑虎灵官洞、南崖宫)、十二元帅殿(三教洞、厢房、角楼)、灵官洞(牌坊、钟楼、鼓楼)、太白楼(南北厢房)、献殿、真武殿、玉皇殿、天师殿、药王殿、老君楼(老子八十一画壁画)、天仙宫(轩辕殿、三霄殿、厢房)等11处古建筑,规模宏大,错落有致。楼台殿宇在设计、构造、装饰和陈设方面匠心独具,被尊为古建筑艺术的瑰宝。老君楼位于隍城西南角,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为二室一大间转角楼,殿内壁间有明重修时金粉镶嵌彩绘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共82帧。
雷声峰建筑群
雷声峰建筑群
雷声峰位于马鬃山东南,包括三官殿(山门、厢房)、玉皇楼、三星殿(圣父圣母殿)雷祖殿(九光殿石坊、眼光殿、厢房、四海龙君殿)4处古建筑,九光殿石坊是崆峒山现存建筑物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刻建筑。建筑群组景得体,取法自然,三面峭壁,地势险峻,苍松环抱,蔚为壮观,体现了宗教建筑的风格和艺术成就。
崆峒山凌空塔
凌空塔
凌空塔位于崆峒山塔院内,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空心砖塔。坐北朝南,高32米,底层周长32米,面积为554.3平方米。塔身中部有铭文“大明国承宣布政平凉府崆峒山镇宝塔一座,万历十四年五月五日吉造”。凌空塔是研究古丝绸之路佛教寺院建筑和佛教文化,崆峒文化向西传播的珍贵物证。
文物价值
崆峒山老君楼壁画
崆峒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显示了工匠在特殊的地段上进行空间组织和巧妙运用建筑体量的智慧。建筑群所在崆峒山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与道教文化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崆峒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城建筑群:东北至天梯下广成洞所在平台外缘及其延长线,东南至一线天沟沟底中心线和归善桥南桥头及其延长线,南至六角亭所在台地外缘,西至马鬃山西崖边缘,北至鹞子翻身崖底,西北至西台路东南侧。
雷声峰建筑群:东至四海龙君殿崖底,南至棋盘岭崖边缘,西、北至一线天沟沟底中心线和归善桥南桥头及其延长线。
凌空塔:以塔基外沿为基准向外延伸50米。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