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洋中村
庭洋中行政村,村委会驻庭洋中自然村。原为自然村,解放初期至1986年,隶属三门桥村委会所管辖,于1987年从三门桥分出,成立行政村。东与寿宁、凤阳、大石村毗邻;南与福安市-接壤。辖庭洋中、转水、南山、加洋、坑底垄、庭洋、赤坪岗、街洋、厝坪底、上房10个自然村。共6个村民小组,249户,1043人,其中常住人180多人。大学文化1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人。耕地830多亩,林地1856.5亩。农产以水稻、茶叶为主。各种经济作物总产值160万元。小商店1家,年营业额约7万元。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1多万元。在外经商务工430人,创办规模企业17家,主要分布在西安、江苏、上海等省市,年产值3000多万元。有闲置小学教学楼1幢,村委楼1幢,文化宫1座。庭洋中村水利资源丰富,2007年建成750千瓦的庭洋中水电站。
庭洋中 旧名洋中,又名衡洋。20世纪70年代,对岸庭洋村村民因水患陆续迁居于此,并取庭洋、洋中二村之名,称庭洋中。位于周宁县纯池镇东部,距镇区13公里。海拔820米。周寿944县际公路贯穿而过。全村共有129户,530多人,其中常住100多人。大学文化8人。居民以叶、詹姓为主。村庄依山而建,呈带状,房屋40幢,其中水泥房15幢。耕地407亩,林地1000多亩。村民除了种植水稻、茶叶之外还养殖猪、兔、鸡、鸭等。
转水村 村前有条小溪绕过,水尾水口左转,故名“转水”。位于庭洋中以南1公里处。海拔800米。全村有67户,292人,其中常住70多人。居民以詹姓为主。房屋19幢。耕地150多亩,林地600多亩。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革命烈士有占阿兔、占其声。
厝坪底 因村口有座桥,故又称桥下洋。位于庭洋中主村村口。全村16户,60人,常住10多人,居民以叶、张两姓为主。房屋10幢。耕地21亩,林地47.5亩。现与庭洋中主村连片并村。
南山村 村庄坐落在庭洋中村南面的山中,故得。距庭洋中村约3公里,属地质灾害点。村中有居民8户,41人。居民以詹姓为主。耕地有48亩,林地35亩。于2006年度全村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到转水村。村废。
加洋村 位于庭洋中东面4公里。原有1户,9人,吴姓。房屋1幢。耕地3亩,林地7.5亩。2006年因交通不便迁往宁德。村废。
庭洋村 位于庭洋中主村南面。原有15户,40多人,以叶姓为主。耕地78亩,林地68亩。房屋6幢。由于该村处于低洼地带,每逢雨季,该村就处于一片水海中,1980年搬迁至庭洋中主村。
坑底垄 因村前有小坑,又因村庄座落于垅中,故名。庭洋中村北面2公里。原有5户22人,房屋2幢。居民以龚姓为主。耕地38亩,林地62亩。属地质灾害点,村民于1998年迁三门桥,村废。
赤坪岗 因村中泥土颜色赤红,村人取名赤坪。与寿宁县相毗邻,位于庭洋中东侧3公里处。原有3户,19人。居民以吴姓为主。房屋1幢。耕地40亩,林地12.5亩。因交通不便,1994年搬迁凤阳村居住,村废。
街洋村 因村前一片田洋较大,又曾是大村,村内有街道,故名街洋。位于庭洋中东面5公里处。原有4户,23人,单座屋。居民以吴姓为主。耕地40多亩,林地17亩。因属偏远自然村,1993年陆续悉迁福安晓阳、宁德。村废。
上房村 旧属三门桥管辖,后归属庭洋中。位于主村东南方1.5公里处。原有1户,7人。房屋1幢。耕地5亩,林地7亩。解放初迁庭洋中主村居住。
庭洋中村附近有九龙漈风景名胜区、鲤鱼溪、陈峭古村、周宁滴水岩、林公忠平王祖殿、周宁般若寺等旅游景点,有官司绿茶、官司云雾茶、周宁高山马铃薯、甘薯粉条、泥鳅面、魔芋粉条等特产,有周宁鲤鱼溪护鱼习俗、宁德霍童线狮、寿宁北路戏、四平戏、畲族小说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