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

共 2025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41

历史沿革

北宋雍熙年间(984年~987年),资中文庙始建于县城大东街。
明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重建资中文庙。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涨水,资中县城被淹,文庙被毁,县令孙子谋修复文庙。
明末,资中文庙倒塌。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资中县令朴怀德改迁文庙于城内十字街。
清雍正五年(1727年),资中文庙被迁还大东街。
清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两次补修资中文庙。
清道光九年至十五年(1829年~1835年),资中县士绅集资,将文庙迁北关外。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资中县人状元及第,回乡出资四百元培修资中文庙,并在泮池上踩桥致兴。
1998年12月至2003年,资中县文管所对文庙实施了部分维修。

建筑格局

资中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在中轴线上依次为万仞宫墙、外月池、华表、照壁、灵星门、泮池、大成门、拜台、大成殿。从前至后,礼门与义路、乡贤祠与名宦祠、钟楼与鼓楼、东庑与西庑对称分置于两侧,组成四进庭院。大成殿左侧建崇圣祠,祠别一区。
鸟瞰资中文庙

主要建筑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位于资中文庙最南端,墙体以青砖砌成,长35.7米,高7.4米,墙下须弥座,悬山式顶,上嵌七龙琉璃陶脊。墙体上镌刻“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照壁

照壁
资中文庙照壁以青砖砌就,弧形延伸连接礼门、义路。照壁高6米,长19.5米,石刻纹饰须弥座,红墙青石纹边仿斗拱悬山式,脊用红土烧制的琉璃四凤六龙陶件镶嵌而成。壁上七孔镂空壁塑以砖骨灰塑技法制成,用具有资中地方特色的鲶鱼图案为代表,以云海波涛、蟹虾鱼龙、坊塔石树、鱼跃龙门等构成故事。

灵星门

灵星门
资中文庙灵星门石坊位于照壁后,左、右分别以贤关、圣域石门连接礼门、义路,灵星门石坊坐落于台基上,同两旁的“贤关”门、“圣域”门连接成整体。灵星门为三通门,阔12.3米,高5米,中门上刻“灵星门”三金字,中门前置石刻龙陛,坊体两面浮雕麒麟、蝙蝠、花鸟、卷草等图案,镶石狮抱鼓12个,左右二门顶端并排刻一相向石狮,中门顶端石狮向外。

泮池

泮池
资中文庙泮池位于灵星门后,大成门前,为一半圆形,弦长28.3米,弧长40米,面积234平方米。泮池中门从灵星门到大成门设一拱桥,桥下三洞,桥上两边石栏为南北向的两条石雕云水游龙,池四周石栏浮雕云海波涛,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图案。泮池石栏以53块方石组成。

大成门

大成门
资中文庙大成门位于泮池后,两旁设有侧门“金声”门、“玉振”门与廊道相接。大成门殿堂建筑面阔五间27.2米,进深12米,通高9米,素面台基高0.8米,穿逗式梁架,歇山式屋顶,黄色琉璃瓦屋面,屋脊用琉璃陶件镶砌而成,中有一宝鼎,铁链锁兽,宝鼎上立有一琉璃陶制魁星,作“魁星点斗”状。

大成殿

大成殿
资中文庙大成殿位于大成门后,东西两侧以曲廊接东庑、西庑廊道,使整个文庙以回廊连通。大成殿位于全庙最高处,全殿建筑分为拜台和大殿两部分。 拜台分上下两层,石阶叠列,复道四通,台上饰石龟、石鹤,象征龟鹤同寿,台前铺彩釉龙陛,四周围以石栏,浮雕各种珍禽异兽和花草图案。大成殿耸立于拜台之后,通高20米,面阔五间28.2米,进深19.8米。素面台基高2.9米,抬梁式梁架,乳袱前后用四柱。殿顶为九脊重檐歇山式,黄瓦朱甍,正脊浮雕双龙戏珠,四凤朝阳图案,以明、清细瓷做脊饰。资中文庙大成殿内立一石质孔子布衣站像,殿内悬挂十块匾额,明间八块,次间各一块。

主要展览

资中文庙内置孔门七十二贤人塑像,展示孔子之师、南宋状元、清代状元等生平事迹,以及资中县历代进士、举人等名录;名宦祠、乡贤祠内陈列资中县历代名宦、乡贤画像。

文化活动

资中文庙祭孔大典
2019年1月22日,资中文庙举行了戊戌年文庙祭孔大典。
2019年5月26日,资中文庙举行了“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主题展演活动。
2019年7月30日,资中文庙举行了“寻根文庙·魅力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2020年6月26日,资中文庙举行了2020中国·资中第二届国学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及祭孔大典。

保护措施

1998年12月至2003年,资中县文管所对文庙实施了部分维修,更换了灵星门、泮池全部风化石作;还原礼门、义路两大门;补修损毁照壁;重砌大成殿后山堡坎、整治内外月池等项目。
2006年5月25日,资中文庙和武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交通

从资中县城区前往资中文庙可乘坐资中2路、3路、7路到房管局站下车,再步行至资中文庙。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