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庄墓群

萧王庄墓群

共 1745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萧王庄墓群,在汉代建立。
1970年,萧王庄墓群三号墓成为雷达部队驻地院内一部分。

建筑格局

萧王庄墓群,墓葬座北向南,为砖室券顶墓。墓室由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题凑石墙等部分构成。墓道在墓室南部,其中后部东西两侧各设一耳室,为“外藏”厨、厩库;墓门为两道墙封堵,门内甬道通前室;’前室为横长方形的厅堂;后室近似方形为“正寝”,中设大棺床;回廊四面绕于前后室,象征“便房”。

主要建筑

综述
萧王庄墓群总九座,现存六座汉墓,其中三座不详其所在。
一号墓
萧王庄墓群
一号墓,位于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北侧,封土底径50米,高10米,1996年开始对外开放,一号汉墓为砖式券顶基,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墓室人口处是一两层砖式阁楼式建筑,正门前有石狮两个,阁楼第二层的正门上方有一匾,上写“汉任城王陵”,从阁楼大门进入墓部。墓室占地而积达700余平方米。由墓道、耳室、甫道、前室、后室、回廊几部分组成了砖室,砖室外围又增垒一圈题凑石墙,砖室券顶上铺一层石块,把整个砖室墓包藏在石屋里,题凑石墙用加工的方形石块单道垒砌。墓道成斜坡状,耳室位于墓道两侧,分为左耳室和右耳室,为墓室之外仓,放置车马庖厨器。前室为“明堂”,后室为“正寝”。放置棺椁,墓主着银缕玉衣,玉衣摆放在棺停的正前方,玉衣前方摆放供飨器,两侧为冥器和食用器。回廊绕前后室一周,象征“便房"。
二号墓
萧王庄墓群
二号墓,位于萧王庄村东南约600米处,20世纪60年代“文革”初被当地村民掘开,墓室惨遭破坏。现仅存封土,出土一大批铜器、陶器、玉衣片等文物。
三号墓
萧王庄墓群
三号墓,位于萧王庄村东南隅,封土高约6米,底径40米,部分墓室被破坏,曾出土青铜器和玉石器若干,其中汉白玉石俑(4个)在济宁市博物馆收藏。
四号墓
萧王庄墓群
四号墓,位于萧王庄村南约400米处,封土高6米,底径40米。
五号墓
萧王庄墓群
五号墓,位于济宁市传染病院东南角处,封土已无,夷为平地。
六号墓
萧王庄墓群
六号墓,在医院“太平房附近”,封土已无,夷为平地。

文物遗存

综述
萧王庄墓群原有堌堆九座,现仅存四座,编号为M1—M4号墓,一号墓出土文物有131件,其中3件玉器(玉剑首、玉剑珌、玉觿)是一级文物。墓室石块上镌刻着大量题记文字,铭刻题记800石之多,约4000余字,仅内面可观睹的刻石就有782块。
玉觿
萧王庄墓群
玉觿是萧王庄墓群一号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长9.7厘米,宽2.6厘米,厚0.4厘米,弧形扁角状,白玉质,两端呈褐色,通体光滑,两面雕琢纹饰,较宽的一端正面饰一螭虎,背面饰一凤鸟,螭尾回首,凤鸟张口,二者首、颈部透雕可供穿系,身、尾部浅浮雕成卷曲状,其上再饰以阴线纹。器身中部镂孔,正面边缘阴刻竹节状纹,尾部尖锐。
刻石
墓室石块上镌刻着大量题记文字,发现铭刻题记800石之多,约4000余字。题刻内容主要为石工,送石者的籍贯姓名,即地名、人名,少有石材尺寸、编号等。计有任城国及其周围的封国、郡、县名27处,人名约60余个。书体为民间汉隶,乃东汉通俗重要的价值。回廊外侧为题凑石墙,象征“黄肠题凑”。萧王庄墓群一号墓以题凑石墙作外框,把整个砖室包围在一个偌大的石屋里,其形制结构基本符合汉代皇帝、诸侯王的墓葬制度。

保护措施

1972年,山东省文物普查时,把这四堌堆大型汉墓群命名为萧王庄墓群。
1977年,山东省公布萧王庄墓群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萧王庄墓群中封土较大的一号汉墓进行了发掘修复。
2006年5月25日,萧王庄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该项目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萧王庄墓群,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北郊萧王序村南。

交通信息

高架桥,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