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根关古徽道

榉根关古徽道

共 136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29

历史沿革

唐代,始建榉根关古徽道。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一位老人捐建继保亭。
清嘉庆七年(1802年),建杠梁桥。
清道光八年(1828年),树立输山碑。
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建设石长城。

建筑格局

榉根关古徽道依山就势,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全长7.5千米,均用长约1.3米、宽约0.6米的长方形青石板铺砌,共有台阶1.8万步;每隔几里就有一座石亭。

文物遗存

综述

榉根关古徽道沿途保存着明清时期大量的古建筑遗迹,有启源亭、古稀亭、继保亭、玉泉亭、输山碑、普祭孤魂之墓碑、杠梁桥、玉泉井和圆通庵、无上庵寺院以及古墓葬、古战场等,还有曾国藩湘军为抵御太平军深入南下在古徽道岭头上建设的一道军事关隘。

启源亭

启源亭,因起源于榉根关古徽道南段而得名,由青石条堆砌而成,长8.7米,宽4.7米,高3.5米,沿古道各设一门;古稀亭长5.45米,宽3.4米,高3.5米。

古长城

古长城全长14千米,用石块砌成。石长城中的关隘,史称“榉根关”,该关隘高3.5米,全用青石板砌成;榉根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徽道中咽喉所在,成了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尤以清代为最,仅《清史稿》就有两处记述了榉根关之战。

杠梁桥

杠梁桥,高2.1米,由一块长3.4米、宽0.4米的青石板横跨山溪间而成,旁有“杠梁桥记”碑,是榉根关古徽道沿线的一座重要桥梁。

寺庙遗址

榉根关古徽道沿线遗存大量的寺庙遗址,有明代的仙寓庵、密岩庵、天上庵、园通庵、上明庵、红亭寺、毛亭寺等。在僧尼墓及佛塔遗址上,遗存明兵部待郎汪道昆题写的《庆庵塔铭》碑刻,塔旁石柱上“曹洞正宗”四个大字清晰可辨。

社会价值

研究价值

榉根关古徽道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见证、记录了唐代以来皖南地区的战事以及徽商的兴衰历程,对研究古徽州地区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军事防御、伦理道德、宗权思想、生态文化等都有价值。

文物价值

榉根关古徽道将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展现出山川生态的秀美,凝聚着较高的文化、商贸、军事价值。自明清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古徽道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铁马、民族争和等都在古徽道上有所反映。不少碑文,言简意赅,既具有艺术感染力,又有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它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同时又具有包容性。遗址中的古道、古碑、古墓等渗透着池徽人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地方宗教、美学、文学、军事等多方面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
榉根关古徽道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2004年10月,榉根关古徽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榉根关古徽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榉根关古徽道位于安徽省石台县、东至县、祁门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

交通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