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工园区产业耦合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
共 3460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7-17 19:25
文 | 赛迪智库材料工业研究所 商龚平 张波 张海亮 肖劲松
化工园区产业耦合发展是石化化工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必然要求,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化工园区产业耦合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赛迪研究院通过对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等四类园区的分析,总结出产业耦合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以期为化工园区产业耦合提供个性化“路径清单”。
一、石油化工园区“一体化式”耦合发展
石油化工行业具有产业链长、产品丰富、关联度大、支撑作用强的特点。石油化工园区“一体化式”耦合发展是以炼化一体化为核心,围绕“链核企业”,摸清不同企业间产品、副产品、废物的类型和数量,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挖掘企业间物质交换和产业共生的机会与节点,通过产业链延伸耦合、装置互联互通,把一个企业的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料,推动整个石化园区产业群的循环发展。
福建泉港石化园区具有“一体化式”耦合发展特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构建,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的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纵向延伸上,综合利用环氧乙烷、石油苯、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发展减水剂聚醚、环己酮、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等产品,回收利用C4、C5资源,形成从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到化工新材料、橡胶和塑料制品等上、中、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横向耦合上,以节能技术提高产业链间的耦合和共生力度,加强企业间能源、资源以及废料、余热余能互相利用程度,如推动炼化一体化和氯碱化工融合,通过丙烯、对二甲苯、环氧丙烷等的互供,综合利用电石、工业盐,高效生产PBT、聚醚等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工程建设方面,建立综合管廊、气体供应中心、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废物回收利用、物流中心、供给水系统、电力系统、消防绿化等集成化的公共辅助基础设施,支撑园区一体化建设。
二、煤化工园区“进阶式”耦合发展
由于煤炭碳氢比较高,煤化工在生产碳氢含量相当或碳少氢多的产品过程中,需要排碳补氢,带来高耗能、高排放问题,成为“双碳”目标下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煤化工园区“进阶式”耦合发展是通过与绿电绿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石油化工等耦合,实现园区源头、过程和终端减碳,形成向产业链下游扩展的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循环产业链,提升煤化工园区发展能级。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进阶式”耦合发展的代表。其依托宁东光伏产业园和绿电园区,实施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工程、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工程、绿氢储能示范工程等,打造国家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国能宁夏煤业公司合作建设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捕集煤制油项目二氧化碳,经管道输送至中石油长庆油田用于驱油,将建成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次实现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间的绿色减碳合作。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推进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深度融合,建设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通过煤炭热解和半焦气化相结合生产三烯、三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并聚焦纺织材料、汽车材料及建筑装饰材料三大领域,生产高附加值材料、电池电解液、可降解塑料及特种油品等四大类终端产品。
三、盐化工园区“赋能式”耦合发展
盐化工层次多、领域宽,主要提供“三酸两碱”,作为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新能源等领域。盐化工园区“赋能式”耦合发展是指将氯、磷、氟等优势基础化工元素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等的多元有机原料组合对接,瞄准聚氨酯材料、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电池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为其配套核心、关键原料和中间体,并充分利用副产氢气资源发展有机氯产品氢化深加工、氢燃料电池,为化工新材料产业、氢能产业及园区自我发展赋能。
上海化工园区“赋能式”耦合发展走在前列。该园区以乙烯产品为龙头、氯碱产品为基础,通过氯气管道、烧碱管道隔墙式供应模式,为高性能纤维、涂料、薄膜、胶粘剂等所需关键原材料MDI/TDI/PC等提供原料氯、烧碱、有机氯产品,构建自上而下、有机融合的氯碱产品体系,打造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和废弃物互供共享的产业链。焦作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建立了国内首个氯碱副产氢热电联供项目,也是目前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行且功率最大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可为厂区解决2MW的供电,回收约7GJ/h的余热,同时为周边加氢站供氢,实现氢气的综合利用。
四、精细化工园区“平台增强式”耦合发展
精细化工产品附加值高、种类多、合成过程复杂、后处理流程长,生产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高达5-100g/kg,酸、碱、盐等无机原料几乎全部进入废弃物,加之所含的复杂有机杂质,使得精细化工园区的产品及废弃物呈现多源、多因子等特点。精细化工园区“平台增强式”耦合发展是指通过加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及智慧监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及全过程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提升园区集成式管理服务能力。
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增强式”耦合发展值得效仿。一方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新材料创新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作为技术源头,通过国科控股下设的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资金保障,制定《中试项目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搭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智平台,形成纵向贯通浙江省减污降碳在线等平台,横向融合智慧环保监管等数据,可实时感知、及时预警的一张感知网;建立园区产品、原辅料、危险废物等信息库,开发自动匹配模型,绘制供应链协同关系图谱;开展物料平衡核算及污染物溯源,将企业的废水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溶剂消耗等分解到各车间、各产品,制定年度目标并逐年提高目标,开展精细化动态考核。
编辑:王改静
指导: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