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5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96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2084.0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3:47.6:48.1调整为4.0:47.6:48.4。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20亿元,增长9.0%。其中,增值税135.79亿元,增长12.4%;企业所得税28.38亿元,下降1.4%;城市建设维护税23.33亿元,增长13.3%;契税22.75亿元,增长48.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3.49亿元,增长3.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40.44亿元,增长6.6%;教育支出84.36亿元,增长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12亿元,下降0.1%;卫生健康支出45.40亿元,增长1.9%;科学技术支出70.18亿元,增长28.8%;交通运输支出11.06亿元,下降13.9%。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7%。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42.5%,固定资产投资资产交付使用率71.0%。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6%。
2021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1.8%,食品价格下降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3.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4.5千公顷。粮食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长2.7%;油料产量9.8万吨,增长6.5%;棉花产量0.4万吨,下降24.5%;蔬菜产量172.1万吨,增长5.8%。肉类产量17.7万吨,增长13.6%;水产品产量17.6万吨,增长3.3%(参见附表)。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780公顷。年末,全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认定368个,绿色食品认证264个,有机食品认证18个。年末拥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4家。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8.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07万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05万吨,农村用电量18.96亿千瓦时。2021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改善87.19万农村居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6%,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9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国有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2%(以下简称占比),增加值增长9.1%;股份制企业占比71.9%,增加值增长1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16.7%,增加值增长15.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汽车81.4万辆,增长56.2%;空调2232.77万台,增长12.2%;工业机器人7313套,增长130.9%;服务机器人323套,下降60.9%;平板玻璃2231.73万重量箱,下降6.8%;水泥2055.35万吨,增长8.3%;钢材606.72万吨,增长5.5%;铜材30.39万吨,增长14.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6%;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9.8%。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6.12亿元,增长11.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9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69.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5.8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85.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8.93万平方米。
当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8家,合同利用外资3.73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702万美元,增长63.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664亿元,增长15.1%。截止年底,全市共有3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芜投资项目32个。
实际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847.23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92亿美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6.8%。
全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下降3%。其中,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顺利开通运营、芜黄高速、赤铸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芜湖东互通改扩建工程、大茆立交等投入使用;芜湖城南过江隧道项目、商合杭高架接线、芜合高速、峨山路东延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国电信大数据产业园、宁芜高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三只松鼠产业综合体(无为)项目、中航华东光电新型电光交互显示产业项目、奇瑞商用车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三只松鼠联盟工厂、华丰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江森自控空调及核心零部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信义江北光伏组件盖板、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松鼠城娱乐综合体、北航芜湖通航创新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松鼠研发运营中心项目、途居芜湖马仁山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湾谷科技园、皖江学院新校区、弋矶山医院北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42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13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5.61亿美元。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1767.86亿元,增长23.9%;乡村零售额205.09亿元,增长30.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755.61亿元,增长2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7.34亿元,增长22.2%。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进口总额39.49亿美元,增长10.4%;出口总额75.78亿美元,增长55.8%。
202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894.3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5.06亿元;年末共有旅行社93家;星级饭店22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2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34处,其中4A级及以上11处,5A级景区1处。成功举办各类会展23个。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公路客运量755万人,下降28.5%;公路货运量7209万吨,增长9.4%。铁路旅客发送量1043.23万人,增长24.9%;铁路货运发送量252.98万吨,下降9.7%。水路货运量2.3亿吨,增长1.7%。港口货物吞吐量1.35亿吨,下降0.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15万吨,下降3.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5万标准箱,增长4.5%。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5.80万辆,比上年增长5.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1.56万辆,增长5.7%。民用船舶拥有量4174艘。公路里程1120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200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311公里,一级公路388公里,二级公路616公里。
邮政业务总量3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快递服务企业完成业务量3.33亿件,增长37.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6.15万户,比上年减少1.01万户;移动电话432.11万户,新增26.75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65.49万户,新增15.13万户。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54.06亿元,比年初增加541.10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2153.95亿元,比年初增加261.25亿元;住户存款2520.73亿元,比年初增加256.4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716.30亿元,比年初增加206.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89.56亿元,比年初增加197.54亿元;中长期贷款3113.28亿元,比年初增加428.07亿元。年末外汇存款余额8.51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19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2.3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19亿美元。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0.8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人身险59.74亿元,增长10.0%;财产险31.14亿元,下降3.1%。赔款及给付支出32.01亿元。其中,人身险10.62亿元,财产险21.39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9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19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省级及以上质检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3个。院士工作站10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98家,其中当年新认定319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49个,其中当年新认定516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优势企业31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5家、优势培育企业37家。全市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5家,其中国家级6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451项,其中国家级9项;全年获省级以上科技奖39项。专利授权量16963件,其中发明专利329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3.5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4件。
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专任教师0.77万人,在校学生19.36万人,招生5.87万人,毕业生5.50万人;普通中学207所,专任教师1.38万人,在校学生16.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4万人;小学245所,专任教师1.28万人,在校学生20.51万人;幼儿园577所,在园儿童10.1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2021年末,全市拥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馆藏图书282.6万册,其中市区藏书179.3万册;档案馆9个,向社会开放档案数19.52万件。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98%,数字电视用户33.74万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名录30项。全年举办文化活动115场次;群众性文化活动852场次;送文化下乡演出(含送戏进万村)1476场次。
2021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037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9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97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6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6所,乡镇卫生院53所,门诊部133所,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575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所,卫生监督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9所,专科防治机构5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2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7586张,其中医院23670张。卫生技术人员276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1312人,注册护士12895人。
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国内外重要赛事中共获得奖牌307枚,其中金牌100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102人,审批二级运动员129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3名。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000次,参加活动人员60万人次。全市共有体育场地9115个,人均场地面积2.14平方米。体育社团组织23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9155人。销售体育彩票约5.24亿元。
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4618.2公里,拥有公交车1980辆;拥有出租车5380辆,其中市区3700辆。全年居民用电量28.8亿千瓦时。
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5个,其中二级站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天数为31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4.9%。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均达到或好于地表水Ⅲ类标准。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67.2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68元,增长9.2%;人均消费支出29205元,增长15.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3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2元,增长11.2%;人均消费支出16747元,增长14.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2平方米。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2.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4.8%。
2021年末,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2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企业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4%。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参保人数104.53万人,比上年增加5.8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0.88万人,增加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6.05万人,增加4.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5.37万人,增加4.8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5.96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8.73万人。有3.1万城镇居民、6.3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市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500元/月,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1350元/月,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2349元/月,提高116元/月。
全市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34个,床位1.8万张,收养各类人员0.71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42亿元,筹集市级公益4020.02万元。直接接收慈善捐款1581.76万元。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邮电业务总量统计口径为各邮政企业、快递服务企业和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