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 Go Context 的正确使用姿势

共 6425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1-07-17 02:26

大家好,我是煎鱼。

在 Go 语言中,Goroutine(协程),也就是关键字 go 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高级用法。这起的非常妙,说到 Go,就会想到这一门语言,想到 goroutine 这一关键字,而与之关联最深的就是 context。

背景

平时在 Go 工程中开发中,几乎所有服务端(例如:HTTP Server)的默认实现,都在处理请求时新起 goroutine 进行处理。

但一开始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一个请求被取消或超时时,所有在该请求上工作的 goroutines 应该迅速退出,以便系统可以回收他们正在使用的任何资源。

当年可没有 context 标准库。很折腾。因此 Go 官方在 2014 年正式宣发了 context 标准库,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但有了 context 标准库,Go 爱好者们又奇怪了,前段时间我就被问到了:“Go context 的正确使用姿势是怎么样的”?

(一张忘记在哪里被问的隐形截图)

今天这篇文章就由煎鱼带你看看。

Context 用法

在 Go context 用法中,我们常常将其与 select 关键字结合使用,用于监听其是否结束、取消等。

代码如下:

const shortDuration = 1 * time.Millisecond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shortDuration)
 defer cancel()

 select {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fmt.Println("脑子进煎鱼了")
 case <-ctx.Done():
  fmt.Println(ctx.Err())
 }
}

输出结果:

context deadline exceeded

如果是更进一步结合 goroutine 的话,常见的例子是:

 func(ctx context.Context) <-chan int {
  dst := make(chan int)
  n := 1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case dst <- n:
     n++
    }
   }
  }()
  return dst
 }

我们平时工程中会起很多的 goroutine,这时候会在 goroutine 内结合 for+select,针对 context 的事件进行处理,达到跨 goroutine 控制的目的。

正确的使用姿势

对第三方调用要传入 context

在 Go 语言中,Context 的默认支持已经是约定俗称的规范了。因此在我们对第三方有调用诉求的时候,要传入 context:

func main() {
 req, err := http.NewRequest("GET""https://eddycjy.com/"nil)
 if err != nil {
  fmt.Printf("http.NewRequest err: %+v", err)
  retur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req.Context(), 50*time.Millisecond)
 defer cancel()

 req = req.WithContext(ctx)
 resp, err := http.DefaultClient.Do(req)
 if err != nil {
  fmt.Printf("http.DefaultClient.Do err: %+v", err)
  return
 }
 defer resp.Body.Close()
}

这样子由于第三方开源库已经实现了根据 context 的超时控制,那么当你所传入的时间到达时,将会中断调用。

若你发现第三方开源库没支持 context,那建议赶紧跑,换一个。免得在微服务体系下出现级联故障,还没有简单的手段控制,那就很麻烦了。

不要将上下文存储在结构类型中

大家会发现,在 Go 语言中,所有的第三方开源库,业务代码。清一色的都会将 context 放在方法的一个入参参数,作为首位形参。

例如:

标准要求:每个方法的第一个参数都将 context 作为第一个参数,并使用 ctx 变量名惯用语。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情况。确实存在极少数是把 context 放在结构体中的。基本常见于:

  • 底层基础库。
  • DDD 结构。

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context 自然每个都不一样,想清楚自己的应用使用场景很重要,否则遵循 Go 基本规范就好。

在真实案例来看,有的 Leader 会单纯为了不想频繁传 context 而设计成结构体,结果导致一线 RD 就得天天 NewXXX,甚至有时候忘记了,还得背个小锅。

函数调用链必须传播上下文

我们会把 context 作为方法首位,本质目的是为了传播 context,自行完整调用链路上的各类控制:

func List(ctx context.Context, db *sqlx.DB) ([]User, error) {
 ctx, span := trace.StartSpan(ctx, "internal.user.List")
 defer span.End()

 users := []User{}
 const q = `SELECT * FROM users`

 if err := db.SelectContext(ctx, &users, q);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ors.Wrap(err, "selecting users")
 }

 return users, nil
}

像在上述例子中,我们会把所传入方法的 context 一层层的传进去下一级方法。这里就是将外部的 context 传入 List 方法,再传入 SQL 执行的方法,解决了 SQL 执行语句的时间问题。

context 的继承和派生

在 Go 标准库 context 中具有以下派生 context 的标准方法: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代码例子如下:

func handle(w http.ResponseWriter, req *http.Request) {
  // parent context
 timeout, _ := time.ParseDuration(req.FormValue("timeout"))
 ctx, cancel := context.WithTimeout(context.Background(), timeout)

  // chidren context
 new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tx)
 defer cancel()
 // do something...
}

一般会有父级 context 和子级 context 的区别,我们要保证在程序的行为中上下文对于多个 goroutine 同时使用是安全的。并且存在父子级别关系,父级 context 关闭或超时,可以继而影响到子级 context 的程序。

不传递 nil context

很多时候我们在创建 context 时,还不知道其具体的作用和下一步用途是什么。

这种时候大家可能会直接使用 context.Background 方法:

var (
   background = new(emptyCtx)
   todo       = new(emptyCtx)
)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
   return background
}

func TODO() Context {
   return todo
}

但在实际的 context 建议中,我们会建议使用 context.TODO 方法来创建顶级的 context,直到弄清楚实际 Context 的下一步用途,再进行变更。

context 仅传递必要的值

我们在使用 context 作为上下文时,经常有信息传递的诉求。像是在 gRPC 中就会有 metadata 的概念,而在 gin 中就会自己封装 context 作为参数管理。

Go 标准库 context 也有提供相关的方法:

type Context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代码例子如下:

func main() {
 type favContextKey string
 f := func(ctx context.Context, k favContextKey) {
  if v := ctx.Value(k); v != nil {
   fmt.Println("found value:", v)
   return
  }
  fmt.Println("key not found:", k)
 }

 k := favContextKey("脑子进")
 ctx := context.WithValue(context.Background(), k, "煎鱼")

 f(ctx, k)
 f(ctx, favContextKey("小咸鱼"))
}

输出结果:

found value: 煎鱼
key not found: 小咸鱼

在规范中,我们建议 context 在传递时,仅携带必要的参数给予其他的方法,或是 goroutine。甚至在 gRPC 中会做严格的出、入上下文参数的控制。

在业务场景上,context 传值适用于传必要的业务核心属性,例如:租户号、小程序ID 等。不要将可选参数放到 context 中,否则可能会一团糟。

总结

  • 对第三方调用要传入 context,用于控制远程调用。
  • 不要将上下文存储在结构类型中,尽可能的作为函数第一位形参传入。
  • 函数调用链必须传播上下文,实现完整链路上的控制。
  • context 的继承和派生,保证父、子级 context 的联动。
  • 不传递 nil context,不确定的 context 应当使用 TODO。
  • context 仅传递必要的值,不要让可选参数揉在一起。


关注煎鱼,吸取他的知识 👆



你好,我是煎鱼。高一折腾过前端,参加过国赛拿了奖,大学搞过 PHP。现在整 Go,在公司负责微服务架构等相关工作推进和研发。

从大学开始靠自己赚生活费和学费,到出版 Go 畅销书《Go 语言编程之旅》,再到获得 GOP(Go 领域最有观点专家)荣誉,点击蓝字查看我的出书之路

日常分享高质量文章,输出 Go 面试、工作经验、架构设计,加微信拉读者交流群,记得点赞!

浏览 2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