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

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

共 156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29

历史沿革

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5月,总指挥随同红四方面军总部进驻独山的朱家大院,指挥苏家埠大战,歼敌三万余人。六安苏维埃政府亦曾设于此,旧址保存原四合院房屋11间,近年已经修复开放。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中共鄂豫皖区委会在独山成立,并在此培训干部,领导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机关转移。其后,中共鄂豫皖边区省委会曾多次设在金寨。这里又为新四军四支队留守处,外称100号兵站,今设有革命文物陈列室。裕安独山还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苏维埃政权革命旧址群,城内文庙曾为抗日战争时期安徽省政府临时驻地。

金寨革命旧址群

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兴起;民国十八年(1929年),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又名“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底,第四次反围剿后,国民党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划出土地,设立立煌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境内组建了11支成建制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边区党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是刘邓大军建立的重要后方基地,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59人,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军50人,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

建筑布局

独山革命旧址群

独山革命旧址群保存有时期中共六安县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等各类机构9处。遗址主要分布在独山镇的西街和中街。西街总长500米,东段有苏维埃俱乐部、独山暴动指挥部、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3处旧址。西段有中共六安县委、少共六安县委和六安县政治保卫局旧址。中街与西街中部相连,总长200米,自西南向东北分别有六安县苏维埃政府、六安县革命法庭、六安县经济合作社2处旧址,皆为清末民初木结构建筑,灰砖墙体,小青瓦屋面,风火山墙,飞檐翘角,花格门窗,前后宅四合院,具有徽派建筑风格和大别山区古民居特色。共2488平方米,88间。

金寨革命旧址群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总面积为3814平方千米,是中国的革命老区、中国第二大将军县。金寨革命旧址群主要是以立夏节起义为主线组建的红军队伍和红色政权建立的革命旧址群,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金寨县汤家汇、南溪、斑竹园和吴家店镇。
金寨革命旧址群包括∶立夏节起义总指挥部(穿石庙)、立夏节起义首发地(大王庙)、红11军32师成立旧址(朱氏祠)、豫东南道、委道区苏维埃政府(接缮寺)、列宁小学(周宅)、赤城县邮政局(徐氏祠)、鄂豫皖省委会议及红25军28军合编旧址(胡氏祠)。

主要建筑

独山革命旧址群

金寨革命旧址群

文物价值

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8日发起的“”,打响了“”第一枪,组建了安徽省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一安徽红军第一游击纵队,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一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历史文化

1982年统计,金寨县有550多位老红军在全国各地党政军机关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担任历届中共中央委员的有12人,省、部、军级领导职务的有200多人。

保护措施

2004年4月,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独山和金寨革命旧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参观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