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护城河》

共 2695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3-10-14 05:23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人生护城河》获益匪浅,也真正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那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

"护城河"出自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主要是指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的能力。这句话放在人生中也是类似的道理,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保持竞争力和持续赚钱的能力。

这本书的内容稍微有点杂,但主要讲的就是关于自我管理,以及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话题。这些话题听起来有点像成功学,不过这本书讲的基本都是很具体很实际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比如关于写公众号,就提到了一个1万粉丝的公众号收入能有多少(当然真实性有待验证),这也是激励我重新开始写公众号的原因。接下来就分享一下这本书中对我产生价值的一些点。

人生商业模式

其实就是关于赚钱的几种模式:

  • 无杠杆卖时间
  • 有杠杆卖时间
  • 花钱买时间
  • 花钱买"厉害的人"的时间
无杠杆卖时间

大多数普通人都属于这一类,出卖自己的时间来换取固定的工资收入,优点是稳定、风险低,缺点是收入天花板很低,而且想获得收入就必须持续不断的输出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所以年龄大了之后会面临失业和收入下降的问题。这个本质上是用加法来获得收入,效率较低。

有杠杆买时间

也就是可以把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成果反复卖多次,比如你写了一个自己的App上架到App Store,那么这个App可以为你持续地获得收入。它最大的优点是你可以获得真正的"睡后收入",可能一开始付出的时间和劳动比较多,但是后续可以通过你的作品来持续地赚钱。所以这种方法就进化到了用乘法来获得收入,效率是翻倍的。
我觉得程序员来获得这种收入是比较有优势的,你可以作为独立开发者来开发一些App或者网站,我现在写公众号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赚钱。

花钱买时间

企业家属于这一类,他们通过雇佣有技术的人来喂他们劳动,从而赚取利益。

花钱买"厉害的人"的时间

投资者特别是价值投资者属于这一类,本质上是把自己的钱交给上面说的企业家这类人,让他们去赚钱,自己也可以分到一部分。

这几种模式的风险

这几种类型也存在着风险由低到高的关系,风险最低的就是打工人,风险最高的是企业家和投资者。但是,这只是表面看起来的风险高低,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仔细分析的话,会发现风险却是正好相反的,表面看起来风险最低的打工人恰恰是风险最高的。
比如在程序员行业就存在着30岁定律,30岁之后找工作的挑战性就会越来越高了,更别说40/50岁之后了。所以,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就像一瓶麻醉剂,让你暂时忘了人生更长远的烦恼。
而企业家和投资者长远看来风险却是最低的,他们没有年龄焦虑。当然,能做企业家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但是普通人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道理,尽量拓宽自己的人生“护城河”,也就是接下来讲的获得多份收入。

多份收入

通过上面的论述,已经很明确,只通过单一的工资收入有很多弊端,那么我们最好想办法来获得多份收入。关于这一点,书中一个观点对我很震撼:过高的职业收入是影响个人快速进步的最大障碍,因为这会让你患得患失,看到好机会时限于既得利益,而无法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个其实和"沉没成本"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工资收入还算不错,那么我们通常不会去冒险去改变现状,从而失去获得更大收益的机会。所以,我们要警惕自己被当前的收入所牵绊,从而措施更大机会。

那么,如何获得多份收入呢?我们至少需要三项收入:

  • 本职工作的收入,可以应付日常消费,是你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 第二收入,比如说你是一个程序员,那么业余时间写一些自己的App就算是第二收入。
  • 投资收入,把剩余的钱用来投资,获得的收入。不过说实话,投资需谨慎,以我的经验来说,大部分人投资是亏的。投资还是要以稳健为主。
闲暇孕育财富

闲暇意味着时间管理的“第三象限”事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这也是书中对我产生强烈共鸣的一个点,就是有些机遇真的是当你闲下来没事做才会遇到的,人如果一直忙碌于自己当前的工作中,那么其实人生轨迹很难产生改变。闲下来,我们才有时间和精力去体验不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碰到不同的机遇。大多数人的忙碌,其实是在忙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很忙,尽量思考一下自己忙碌的事情是在哪一象限,对于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是否付出了足够多的时间。

这里作者提到了“三个30分钟”,就是每天有一个30分钟用于运动,一个30分钟用于写作,一个30分钟用于阅读。这些都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三个30分钟”,然后坚持下去。

升维思考,降维攻击

我们都会焦虑,焦虑其实是一种好东西,它可以促使我们警醒并认真思考未来。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困于当下的一些困境,这里作者就建议我们可以“提升一个层次去思考”。比如当你的工作遇到困惑时,不妨退一步来思考一下自己的职业选择;如果你的经济出现紧张,就要想清楚如何才能获得财务自由。本质上就是从一个更长期的维度去思考,当下的问题是不是真的需要解决,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需要彻底换一个赛道。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自己当下的困难,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警惕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这些成本已经在过去的决策或活动中支出,无论您做出什么决策,它们都无法回收。因此,沉没成本不应该在当前或将来的决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经常被沉没成本所困。比如去一个地方旅游,我们经常会说“来都来了”,意思就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到一个城市,感觉不去体验一些东西就亏了,虽然有时候我们本身根本不想去体验那些东西。但其实不管我们去不去体验,我们的时间和路费都已经花出去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我们的决策不应该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在工作和投资中也很常见,比如我们投资了一支股票,然后它跌了一半,还在持续下跌。这时候我们通常是不舍得卖出的,总会考虑到自己的成本是多少。但其实我们的成本并不会决定股票未来的涨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它的涨跌,也就是如果我们现在不持有这只股票,我们会不会下单买它。

意外的意义

我们经常从一些名人传记和经历中看到一些意外,比如梁朝伟陪周星驰去面试演员,才进入演艺事业。其实想想,我们的很多人生重大决策都是起源于一些“意外”。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拥抱这些意外,说不定它会成为改变我们人生的一个契机。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