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当山紫霄宫

联合创作 · 2023-08-07

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其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文化

文化特点

紫霄大殿为紫霄宫的正殿,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积有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及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建筑特点

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共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4000平方米。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

历史

建筑历史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紫霄宫始建,名“元圣紫霄宫”。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扩修。

明永乐十年(1412年)重修,题额“太玄紫霄宫”。

永乐十一年(1413年),刻御碑亭左御碑,额题“圣旨”,内容为禁止外人扰乱道场法律文告。

同年,明成祖朱棣重建武当山,紫霄宫是重点修建宫殿之一,并重建主体建筑紫霄大殿。

永乐十六年(1418年),刻御碑亭右御碑,额篆“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记敕建武当山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1803-1820年)大修,之后陆续对其进行了大小十余次维修。

文物保护

1982年02月24日,紫霄宫作为皇家庙观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紫霄宫作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1994年12月,紫霄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景点

紫霄殿

紫霄殿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陪侍神像,均为明代物。紫霄殿为紫霄宫的正殿,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紫霄殿是武当山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积有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重要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及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龙虎殿

龙虎殿,殿内中间供奉的神仙是王灵官,为道教里的护法神,王灵官本名王善,相传他有三只眼睛,能分别善恶,惩恶扬善,性情刚直,办事公道,铁面无私。殿内两旁则是青龙白虎泥塑雕像,其怒目圆睁,龇牙咧嘴,身着胄甲,手持戈戟,形象生动传神,使人望而生畏。这两座神像是元代雕刻家刘元一的传世作品,是武当山的泥塑珍品。

父母殿

父母殿俗称荷叶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供奉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殿后即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而成的石室。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

碑亭

赑屃驮御碑亭坐落在崇台石台上,亭内的赑屃驮御碑都是用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碑高8米,长4米,宽2.5米,重98吨,赑屃驮御碑形体完整,雕刻精细,赑屃驮御碑,俗称“龟驮碑”,赑屃不是龟,它是龙的八子,善负重,皇帝让它来驮圣旨,意在江山稳重。

推荐玩法

每日紫霄宫早晚功课是武当道教住观道士早晚例行的科仪。目的在于修真养性,祈祷吉祥。游客可定时参观,领悟武当道教庄重的氛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