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
地名由来:曾名广元县、市中区,2007年3月改现名,取古地名为名;西魏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得名。
凤凰山公园(东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东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东山公园)
2023年1月,利州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2年9月,利州区被确定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2022年8月,利州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2022年1月,利州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确定为2021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021年11月,四川省政府认定利州区为第五批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利州区人口数量为62.2万人,位列广元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四川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65位。
2021年5月,利州区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查看更多利州区荣誉与相关排名>>
利州区是四川省广元市管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广元市中部,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昭化区,西接青川县,北界朝天区,介于东经105°27′至106°04′,北纬32°19′至32°37′之间,是广元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利州区素有“女皇故里”、“川北门户”之称,境内有皇泽寺、千佛崖、天曌山、白龙湖、凤凰山等风景名胜。
利州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85年广元撤县建市,原广元县改为广元市市中区。1989年析置元坝区和朝天区。2007年3月更名为利州区。全区幅员面积1538.53平方公里。利州区行政区域划分为7个街道、5个镇、3个乡。国家级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利州区境内,由广元市直接领导,代管利州区的1个镇,代管行政区域仍属利州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区常住人口为62197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05554人,增长20.44%,年平均增长1.88%。全区共有家庭户229941户,集体户8233户,家庭户人口为569906人,集体户人口为52072人。全区男性人口为304066人,占48.89%;女性人口为317912人,占51.11%,人口性别比为95.64:100。全区0-14岁人口为97634人,占15.70%;15-59岁人口为419162人,占67.3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5182人,占16.91%。全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2586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28年提高至10.21年;文盲率由4.39%下降为2.37%。全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2133人,占75.9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9845人,占24.09%。全区人户分离人口为301132人,流动人口为140217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22055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18162人。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8.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3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183.32亿元,增长9.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1%,金融业增长4.2%,房地产业增长4.3%,其他服务业增长12.0%。
历史沿革:
古苴族之地。
西周属巴国。
春秋属蜀国。
春秋末属苴侯国。
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灭巴、蜀、苴,属蜀郡葭萌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属广汉郡葭萌县。
西汉元封五年(前10年)属益州广汉郡葭萌县。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属益州梓潼郡汉寿县。
三国蜀汉属益州梓潼郡汉寿县。
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属益州梓潼郡汉寿县。
西晋泰始二年(266)属梁州梓潼郡汉寿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汉寿县为晋寿县,仍属梁州梓潼郡。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撤晋寿县,分其东部行政区域置兴安县治今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分其西部行政区域置益昌县治今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白田坝,均属梁州晋寿郡。
南北朝宋初,益昌县城毁于清江河洪水,移治晋寿郡同治葭萌(今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
南北朝齐永泰元年(公元498年)分晋寿郡北境置东晋寿郡,治兴安县,与晋寿郡(此后称西晋寿郡)同属梁州。
南北朝北魏正始二年(505)置西益州,与东晋寿郡同治兴安县。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改西益州为黎州。
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黎州为西益州。
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春,改西益州为利州。
南北朝北周初,置利州总管府,废西晋寿郡,改东晋寿郡为晋寿郡,利州总管府、利州、晋寿郡同治兴安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晋寿郡,兴安县属利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兴安县为绵谷县,仍为利州总管府、利州治。
隋大业三年(607)改利州总管府为义城郡,罢利州,领绵谷等县,仍治绵谷县。
唐武德元年(618)改义城郡为利州。
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利州总管府,与利州仍治绵谷县。
唐武德七年(624)改利州总管府为利州都督府,领利州等州。
唐贞观六年(632)罢利州都督府置,仍利州仍治绵谷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利州为益昌郡,仍治绵谷县。
唐乾元元年(758)改益昌郡为利州,仍治绵谷县。
唐乾宁四年(925)置昭武军,与利州同治绵谷县。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改利州为益州,仍治绵谷县。
五代后蜀明德元年(934)改益州为利州,仍治绵谷县。
宋景祐四年(1037),罢利州,改昭武军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仍治绵谷县。
元宪宗三年(1254)改利州都督府益川郡为利州都元帅府,仍治绵谷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利州都元帅府为广元路,仍治绵谷县。
明洪武四年(1371)降广元路为广元府,仍治绵谷县。
明洪武九年(1376)降广元府为广元州,仍治绵谷县。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降广元州为广元县,撤绵谷县,将其所辖区域并入广元县,属保宁府。
1913年属川北道。
1914年属嘉陵道。
1933年农村区域属赤化、嘉陵两县苏维埃。
1935年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置剑阁专署驻广元县城关区。
1952年改剑阁专署为广元专署。
1953年撤广元专署,属绵阳专署。
1985年2月,撤广元县置四川省广元市,以原广元县所辖行政区域置广元市市中区。
1986年10月撤广元市市中区所辖14个区公所,改设中心、朝天、卫子三区公所。
1989年,分设广元市朝天、元坝两郊区。
2007年3月,改广元市利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