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闽赣古驿道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

共 3800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5-24 10:44

历史沿革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始建于唐五代,宋元祐四年设巡检司,驻军守之,元贞设置关防,清设关塘,设厘金局。民国年间,国民政府设税卡,苏维埃时期,苏维埃政府设关岭阳贸易处。
2014年10月,福建省文物局、南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武夷山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武夷山市文物与文化遗产管理所及相关博物馆组成“万里茶道”(福建段)文物资源野外调查组,初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4处,其中茶园茶厂15处、茶庄茶行4处、茶市街3处、茶道10处、与茶叶贸易相关的服务设施2处、与茶事相关的管理机构及公告文件等1处、与茶事相关的宗教与民间信仰场所3处、有纪念意义的相关茶事遗迹6处。

遗址特点

综述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由客栈、石拱桥、路亭、驻军遗址、驿道和关隘构成。附属文物有古茶园、古茶厂作坊、税卡、驻军营地、水圳、水碓、社公、社塔、摩崖石刻。驿道用鹅卵石与不规则片石拼铺,险要处条石干砌。关隘用条石干砌,夯土城墙。起点丘岭水口景观石,终至关顶隘口,斜长2020米,保护良好。
关隘
分水关,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南面武夷山脊的赣闽两省分界线上,海拔750米。南侧属福建崇安县,最近的村庄是黄莲坑;北侧属铅山县,最近的村庄是黄龙桥。只留有一条古道痕迹。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
马头岩茶园
马头岩茶园
马头岩茶园(清代~现代),位于武夷街道天心村马头小组磊石精舍前。茶园大体呈半圆形阶梯状,相对高度30米,总面积约102亩,包括开山坪、半边月(两片一起面积约50亩)、庙角(面积20亩)、精舍对面岗(面积7亩)、马嘴(面积25亩)。每级台地宽1.4~30米,挡土护坡高1~3米。用规整的块石和条石砌筑成挡土护坡,石长0.5~0.7米,宽0.4~0.6米,厚0.2~0.5米。挡墙护坡部分块石、条石缺失,块石、条石表面布满青苔,保存较好。
佛国岩茶厂遗址
佛国岩茶厂遗址
佛国岩茶厂遗址(清代~现代),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天心村桂林自然村佛国岩下牛石坪。南侧建筑为作坊区,北侧建筑为居住区。原有木构建筑已毁,仅存墙基、柱础、天井。作坊区坐西朝东,面阔25、进深12米,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正厅带前廊,前廊的边缘用长条石砌筑,柱础质地为丹霞石,形制为鼓形。作坊区北侧墙体上有三个制茶传送窗。居住区坐西朝东,总面阔17、总进深28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大门、天井、正厅、后厅。大门门楣上墨书“佛国岩”三字,门框两侧有对联,南侧门框线刻:“回水轻来第一山”,北侧门框线刻:“口峰口秀口口品”。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后厅分上下两层,保留大门两侧门墩,大门北侧开一石门。墙基用丹霞石砌筑,上为夯土。柱础质地为丹霞石,上为鼓形,下为八角形。
望春茶庄
望春茶庄(清代),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赤石旧村赤石街茶行巷。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二进合院式建筑,总面阔12米,总进深18.5米。宅第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墙,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厅、正厅、后厅。门额上阳刻楷书“望春茶庄”四字,字已损坏,字迹尚能辨认。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左侧厢房板壁上张贴楷体墨书“开秤大吉、合庄顺遂”红纸,右侧已被撕毁,无法辨认。整座宅第分上下两层,上层高4.4米,各厅之间互通,邻天井处做木围栏,为茶叶捡剔、储存、包装区;下层高3.4米,为生活住所。
赤石古街
赤石古街
赤石古街(清代~现代),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赤石村。赤石素有“小上海”之称。清末,赤石茶市内茶行如林、商号如云,清政府在这里增设赤石驿。街面斜长832、面宽2.45、路面宽3~3.9米。从古街南侧起点开始保存163米的古代路面,北侧还保留383米古代路面,均为河卵石铺设。这条古街是崇安县城新阳村到赤石的重要通道,从北至南有多道小街巷,其中“望春茶庄”所在的街巷为茶行街。
赤石码头
赤石码头(清代~近代),位于武夷街道赤石村赤石街东侧,依崇阳溪西侧而建,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
洋洲码头、街头码头、街一队码头、街二队码头、华光码头、卷桥坑码头、渡口码头、茶行巷1号码头、茶行巷2号码头、茶行巷3号码头、妈祖码头。其中渡口码头保存较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赤石暴动旧址的所在地,码头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平面呈半圆形。由东北、西南两侧石阶拾级而下。南侧台阶呈圆锥形,以逐层收缩的方式砌筑,斜长7.3、宽4.4米,共14级台阶。北侧台阶呈长条状,中间有两条长条形的手推车通道,斜长7.6、宽2.6米,共17级台阶,台阶高0.15米,踏步进深0.4米,台阶用长方形石板铺设。码头面阔2.5米,进深7.1、高1.2米,用长条形丹霞石铺设。
闽赣驿道福建段
闽赣驿道福建段
闽赣驿道福建段(宋代~近代),驿道始于小浆村永丰桥自然村北侧,翻越大安岭,途经黄莲坑自然村、中蓬自然村、苏州馆自然村、抵达分水关。沿途保存的史迹有大安岭井、黄莲坑卷桥头、孤魂总祭碑与祠、分水关。驿道用长方形条石、大小不一的河卵石铺设而成,大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是城关通往分水关的重要通道。其中大安岭段驿道保存较好,斜长542、宽2.5~3.3、踏步宽0.5~0.7米。在驿道陡峭处间隔1~1.2米有铺设长条形石阶。石阶西端有榫卯,推测为安装护栏之用,以便挑夫休息。
星村天上宫
星村天上宫
星村天上宫(清代),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星村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万里茶道”的兴起促进闽北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外来的宗教文化深入崇阳溪两岸,水上保护神妈祖深受闽江上游崇阳溪各港埠的船工渔民敬仰。天上宫始建于清代,整体平面呈纵向长方形,坐东朝西,二进合院式建筑,砖木结构。通面阔33、总进深39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前殿、后殿。大门“八”字形,正殿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梁材饰以精美人物彩绘图案,顶部藻井结构,殿内供妈祖神像,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二护法。后殿为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硬山顶。
下梅邹氏家祠
下梅邹氏家祠
下梅邹氏家祠(清代),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民国《崇安新县志》记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迁崇安,以经营茶业获资百余万,造民宅七十余栋,所居成市。”下梅邹氏是下梅村第一大姓。在与晋商经营武夷茶叶获得巨大利润后,他们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码头、立家祠、设文昌阁。家祠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建筑,砖木结构,总面阔14、总进深14.5米。中轴线上依次门楼、天井、大厅、天井。大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墙硬山顶。门楼上有砖浮雕龙纹、花卉、人物等图案,门额有石匾一方,楷书阳刻“邹氏家祠”。

文物遗存

按察使司题刻
按察使司题刻(清康熙三十五年,即1696年),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四曲溪。题刻镌于四曲溪北金谷岩麓,西南向。幅面1.76×0.65米,每字0.07×0.06米,距地高度2.06米。题刻文字:
按察使司题刻
福建分巡延建邵按察使司佥事曰:为严禁蛮棍藉名官价买茶以杜扰害事。照得崇邑,武夷乃自古名山,闽中胜迹,向有高人栖隐。现今僧众焚修樵赖产茶,以资清供自宜,官民无扰。近访有衙门蛮役势恶土豪,勾通本地奸牙,每迂清明节藉称采买菜茶,百般刁子扰害僧人,合行出示严禁。为此,仰本山住持僧人及一切居民知悉:如有前项蛮棍不遵示禁,仍有籍称官买菜茶,不依民价亏短勒索者,本道查访得实,即行拿究,定将蛮役棍役以索诈例,从重治罪,决不宽容,勿贻噬脐。特示。
福建按察使司白某严禁蠹棍勒索茶农、茶僧的法令岩刻。分守延、建、邵三府的长官鉴于崇安县屡次发生蠹役倚势勒买贱价茶叶之事,特发布法令,严禁此风蔓延。山中僧道感激分守长官主持正义,特将告示镌于岩间。

历史文化

崇安担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
明清时期,福建武夷山区的茶、纸等商品,先汇集到崇安县,由崇安县的挑夫经闽赣两省分水岭上的分水关挑到桐木江畔的铅山县、紫溪与石塘两镇,再由桐木江水路运到河口镇。当年挑着货担来往于这条闽赣古道上的挑夫,被称为“崇安担”。

研究价值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商旅出入,恒为孔道……”,武夷山闽赣古驿道与关隘自古为中国南方与中原商业、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年代久远,时代跨度大,发展脉络清晰,文化内涵丰富,保护较好,是研究中国南方古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关防兵制、铺驿制、人类生存、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以及万里茶道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武夷山闽赣古驿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与关隘为“万里茶道”重要遗存,中蒙俄三国联合“申遗”,武夷山闽赣古驿道与关隘作为福建省“申遗点”列入申遗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武夷山闽赣古驿道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岭阳村丘岭自然村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半山自然村交界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出发开车前往武夷山闽赣古驿道,路程约48.4千米,用时约1小时左右。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