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据分析,从数据分析的4种方法开始。
共 159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5-28 09:02
在设计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以下4种:
1、漏斗分析
2、拆解分析
3、对比分析
4、行为分析
1、漏斗分析
漏斗的定义:基于明确起始操作路径,根据每个路径节点的用户数(操作次数),各个节点流转过程中,会存在一级级的流失,最终形成漏斗形态。
漏斗的意义:漏斗分析适用于一些列完整流程操作的用户行为,找到设计过程中流失比较多的节点,分析找到流失的原因并改进。
如下图所示,用户在搜索场景购买商品的整个操作路径,在这个路径中,每一节点都会存在流量的流失,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化漏斗。
转化率=下一个节点PV/上一个节点的PV,通常来说低转化率节点是可优化点。
漏斗的计数单位可以基于用户(UV),也可以基于次数(PV)。
对于偏一次性流程的,例如注册、实名认证等建议使用用户(UV),对于偏非一次性的流程,例如购买、发布等建议使用次数(PV)。
2、拆解分析
定义:将整体数据按照不同纬度进行拆解分析。
如下图,当我们在数据中看到目标用户有1866个人,那么接下来拆解分析这1866个人在不同纬度中的分布情况怎么样。
通过拆解,力求后续推广流量更加精准化,提升转化率。
如下图,通过城市的维度来看,产品目标用户的城市,排名前三分别为上海、石家庄和杭州。
3、对比分析
对比前后数据,通过对比数据的差值,验证设计。
那么由此得知,改版后数据涨幅为:
1.自身产品比,对比产品其他模块相似场景的数据差异。通过对比找到问题点并做分析优化。
2.行业产品比,和同行业产品的数据对比分析,找出数据差异的问题所在,并给出对应的优化方案。
4、行为分析
通过分析特定类型的用户行为,找到这种特定类型的用户行为的对产品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推算出这种特定的行为给产品带来的意义。
意义:用户行为可视化,可清晰的了解整体/个体用户的行为。
如下图所示,通过Google Aanalytic 网站可清晰的掌握平台整体流量的来源,用户群体路径行为轨迹,这可以让设计师/产品经理清晰地了解到平台的用户行为轨迹和用户人群的操作习惯。
也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用户的操作行为路径。如下图所示:
以上就是设计中常用的4种数据分析的方法,如果你有其他意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