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201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常金一体、东扩南移、苦干三年、强基进位”的总体部署,积极抢抓常金一体化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强市、项目兴市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平台建设、有效投入、城乡统筹、民生实事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 经济运行
【综合】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0.16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1.5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4.41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4:52.1:40.5,三产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755元,比上年增长8.4%,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748美元。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1.82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8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为22.1亿元,增长12.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85.4%。财政支出注重改善民生,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33.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分别为6.6亿元、0.5亿元、3.5亿元、2.7亿元、1.5亿元、2.1亿元,合计达16.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0.8%。
【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4.81亿元、0.35亿元、11.84亿元、16.93亿元和3.3亿元,同比增长10.3%、6.7%、7.8%、11%和17.9%。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粮食作物面积37.96千公顷,同比下降3.7%,粮食总产量28.29万吨,比上年增加305吨,其中夏粮8.3万吨,秋粮19.99万吨,小麦、水稻单产分别为354.8公斤、645.3公斤,比上年增加19公斤和13公斤,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亩产吨粮目标。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2013年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28.29 | 0.1 |
#夏粮产量 | 万吨 | 8.3 | 0.6 |
秋粮产量 | 万吨 | 19.99 | -0.1 |
油料产量 | 万吨 | 0.86 | -0.2 |
肉类产量 | 万吨 | 5.64 | 23.4 |
#禽肉产量 | 万吨 | 3.12 | 7.2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3.88 | 7.3 |
禽蛋产量 | 万吨 | 1.04 | 1.6 |
茶叶产量 | 万吨 | 0.21 | 0.1 |
水果产量 | 万吨 | 0.86 | 0.5 |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8000亩,其中智能温室 50亩, 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5000亩,总面积达6.82万亩,建成2个千亩、5个百亩茶叶标准园。农业品牌加快建设,新增“三品一标”29只,总数达392只,“长荡湖牌”、“万叶牌”、“苏标牌”三只河蟹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蟹”,“金坛雀舌茶”、“金坛市无节水芹”分别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审定。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新增常州市级农业园区4个,目前共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常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新增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共有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县级龙头企业116家。
【工业】
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35.38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6.95亿元,同比增长4.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6.7%,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全年工业用电量35.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企业经营整体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3.32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利税75.16亿元,利润47.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和 53.4%。
四大产业支撑明显。2013年全市四大行业三增一降,总体呈稳中有进发展趋势,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全市四大产业规上工业共实现产值615.15亿元,同比增长9.7%,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6.8%,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化工及新材料业分别实现产值121.51亿元,158.57亿元、236.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9.5%和11.5%,光伏新能源业实现产值98.64亿元,同比下降3.4%。
【建筑业】
建筑行业向好发展。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05.45亿元,同比增长16.32%;施工面积194.08万平方米,增长22.77%;竣工面积67.56万平方米,增长4.89%。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1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02%。新增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3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5家,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一级资质1家。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资力度加大。我市大力实施“项目兴市”战略,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完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全年共签约项目182个,协议总投资达186.7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42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投资1.4亿元、155.3亿元和6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8.9%和10.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6:71.4:27.9。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完成投资47.79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0.8%。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市119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34.6亿元,其中51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8.5亿元,常宝精特、嘉寓节能建材、奥托立夫汽车零部件等45个项目竣工投产,中策、埃马克、康泰生物等项目进展顺利。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15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城镇实现零售总额158.63亿元,同比增长11.8%;乡村实现零售总额18.52亿元,同比增长33%。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5.71亿元,同比增长7.9%;零售业134.85亿元,增长16.2%;住宿业0.95亿元,下降10.3%;餐饮业15.64亿元,增长5.2%。
大众消费品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中,汽车类销售额6.96亿元,同比增长 27.2%;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10.95亿元,同比增长1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额4.33亿元,同比增长37.7%;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19.75亿元,同比增长15.7%;金银珠宝类销售额1.76亿元,同比增长 87.2%。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输业加快推进。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34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58.8公里,同比增长1.9%,航道总里程313.9公里,同比增长4.3%。交通部门货运量676万吨,客运量911.6万人。全年公路客运量1902万人,同比增长2%,公路货运量1274万吨,同比增长2%。新镇广路北延、金武路西延、春风西路建成通车,丹金溧漕河航道整治工程金坛段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金武路快速化改造和延政路西延工程全面实施,常溧高速金坛段加快建设。
邮电通信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499万元,同比增长14.1%,全年通信业务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7.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8万户。全年订销报刊杂志累计份数1454.2万份,同比增加12万份。
【金融保险业】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2.11亿元,比年初增加71.15亿元,增长17.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4.7亿元,比年初增加35.10亿元,增长15.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8.75亿元,比年初增加51.86亿元,增长18.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0.40亿元,比年初增加32.37亿元,增长20.5%;中长期贷款余额139.85亿元,比年初增加14.05亿元,增长11.2%;票据融资余额8.38亿元,比年初5.42亿元,增长182.51%。兴业银行金坛支行正式开业,全市商业银行累计达到14家。
保险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77亿元,寿险保费收入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5.5%;全年各类保险理赔和给付支出1.84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财险赔付支出1.66亿元,寿险赔付支出0.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6.7%。
【旅游业】
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共接待游客636.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实现旅游总收入66.15亿元,增长12.5%;旅游人均花费1039.56元,增长2.4%。茅山旅游度假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编制完成了《茅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和《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世界盆景友好联盟大会暨第十二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盆景爱好者和艺术家。先后举办了常州首届乡村旅游节、2013“四海之星”全国城市友好对抗赛总决赛、首届常州国际艺术嘉年华、2013年第三届中国名蟹评比大赛暨第三届“中国﹒长荡湖”湖鲜美食节、第二届中国茅山道教文化艺术节、首届长荡湖籽虾节、第七届久红龙虾垂钓节、2013年茅山登山健身大会等旅游节庆活动,有力提升了我市旅游知名度。金坛市旅游集散中心、金坛市旅游信息网成立并运营。年末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3个,五星级宾馆1家,四星级宾馆3家;旅行社14家。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全年新办民营企业95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960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23.4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47.02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4.81亿元。全市注册商标数累计达3364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33件,知名商标99件,另有国际注册商标18件。金坛无节水芹成为我市第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坛雀舌”荣获“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
【开放型经济】
外资外贸克难求进。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家,增资6家,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43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26亿美元,引进了卓郎纺织机械、港华储气、皓阳汽车部件等一批外资项目。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14.68亿美元,同比下降8.4%,出口完成1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机械电子和纺织服装行业稳步增长,分别完成2.19亿美元和3.5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和4%。
外经工作亮点突出。全市共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家,新签外经合同额18956万美元,同比增长21.4%,完成外经营业额16481万美元,李克强总理见证金昇公司以7亿美元并购瑞士欧瑞康项目完成股权交割,成为我市在成功并购德国埃马克项目后境外投资工作的又一新亮点。
【开发区建设】
开发区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63亿元,同比增长27.5%,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08亿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12 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全力提升配套水平,金创路、金业路等8条园区道路建成通车,科教路、港东路等18条道路加快推进,国际工业城、青年公寓即将投入使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晋升为国家级孵化器。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13年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上市培育企业,15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31只,常州高新技术产品68只。全年申请专利4236件,其中发明专利1534件;专利授权75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3件。全年申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数90项,立项38项,金昇实业“倒置立式系列数控机床的合作研发”被列入科技部和省重大项目,六九钛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纯钛(5N)的研发及产业化”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博瑞油泵油嘴、鑫田电子实现专利质押融资,天雄照明获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江南春米业“有机稻米生产标准技术和产加销一体化组织技术”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第七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新增博士后实践基地国家级1家、省级1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3家、常州级7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省级1家、常州级5家;新增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家。成立了“常州瑞华—浙江大学汪槱生院士工作站”和“国电兆晶—浙江大学联合研发中心”,盘固水泥与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合作的“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获常州市人民政府产学研合作成果奖。
科技人才加快集聚。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92人,周文华博士入选省“双创计划”,4人入选省“博士集聚计划”;28人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
【教育事业】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全市共有在校学生59717人,专任教师4949人,教师队伍加强建设,新增常州市教学能手25名,教坛新秀40名,新增金坛市学科带头人99名,骨干教师148名,教学能手198名,教坛新秀118名。学前教育加快发展,3所幼儿园通过了省优质园评估验收,7所幼儿园成功创建成常州市优质幼儿园。义务教育成效显著,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8.91%,高标准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督导认定。高中教育优化发展,高考升学率91.25%,高考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达1557人,同比净增223人,本二以上达线率为58.49%,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在省技能大赛中,省金坛中专取得了3金6银7铜的佳绩,机电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实训基地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文化事业】
文化惠民力度加大。成功举办金坛市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欢乐金沙——广场文艺月月演”大型专场文艺演出8场,组织下乡下基层文艺演出90余场(次)、电影放映1127场(次),送图书下乡近2万册,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览20余次,举办18项免费文化艺术培训。儿童剧《黎明的河边》在第九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中荣获最佳剧目奖。市锡剧团荣获中宣部“双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文化保护力度加大。金坛土墩墓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三星村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工作,实施戴王府、华罗庚纪念馆保护性修缮工作。金坛抬阁传承人姚汝明、金坛刻纸传承人周韵华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氏祖传关节病疗法成功申报常州市第四批“非遗”项目。
广电事业稳步推进。全市拥有自办广播节目套数1套,自办电视节目1套,全年播出时间2333小时,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全坛网全年总点击次数达3680万,有线电视用户达16.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5万户,比上年增加0.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85.8%。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9家,其中市级医院3家、卫生院14家,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家。全市开放病床1938张,千人拥有床位数为3.49张,卫生技术人员23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70人,注册护士996人,千人拥有医生数2.1人,千人拥有护士数1.7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实际人均补偿比达5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创建了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5家,省级示范社区服务中心1家。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常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排球比赛、社会部舞龙比赛和农村部乒乓球比赛。组织举办了新春系列体育健身竞赛活动、茅山登山健身大会、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完成30个区(镇)、村(社区)的中心场地和健身设施的配套建设,16个社区建成达标“10分钟体育健身圈”。金坛籍运动员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获得3块金牌、1块银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年发行体育彩票7634万元。
四、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5.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85人,下降0.3%。其中男性27.5万人,女性27.6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99.4: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09%,比上年末提高2.1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8.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5.6:100。
【人民生活】
居民收支稳步增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22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304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9.7%;农民人均纯收入1737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7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1.1%。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4.69亿元,比年初增长15.3%。
民生实事有力推进。全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近8亿元,较好地完成了改善居住条件、推进科技富农、方便交通出行等8大类31小项民生实事。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6975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1763套,经济适用住房382套,限价商品房670套,棚户区危旧房(安置房)改造4160套,住房保障体系省级示范市成功创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养老机构床位数26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30.2张,新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3家。完善城乡社区平台建设,95个农村社区、13个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80%和85%,城乡“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达100%。优化提升城市公交网络,开通首条夜间线路和城市内环线路,调整8条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继续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为12.22万人、14.94万人、9.1万人、12.48万人、8.4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4.9%、8.1%、3.4%、4.2%和6.3%,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8.6%、99%、98.7%、98.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05万人,参保覆盖率为9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为100%。
救助水平继续提高。广泛开展助医、助残、助学、助困等各类救助活动,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400万元,救助家庭达1万户。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低保月标准提高到420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133户,10279人,其中城市低保838户、1435人;农村低保5296户、894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175.5万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由上年的187元提高到333元,增长44%。实施退役士兵经济补助金标准城乡一体化,安置标准达3.3万元/人。
五、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老城区配套功能,完成望华新村、冯庄等8处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区域供水继续推进,建设主管网26公里、改造支管网35公里;完成春风西路、经十一路、纬五路等7条道路的建设;完成了汇贤路、春风西路、沿河东路、晨业路及盐港路照明工程,全面开工建设S240、S241、S340等省道路灯工程;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提标改造河滨小区等7座公厕。荣获“江苏人居环境奖”和“省节水型城市”称号,“宜居工程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鼓励镇村共建标准厂房,促进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新建物业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首批家庭农场161家,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2家,总量达到550家,入社农户超过12万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规范,新流转土地3.2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28万亩。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有序推进,新创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4家,总数达到 19 家。1667 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六、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完成儒林河、通济河沿线污染源整治和泉江引水河、后北河、白塔庄城河黑臭河道整治工作,钱资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和下塘河四期生态景观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套,管网建设长度达90.2公里,实现年处理生活废水47.89万吨、年减少COD排放114吨、氨氮16吨。建立健全PM2.5监测评价体系,省级改造大气自动站仪器,监测数据实现与省和国家联网,秸秆禁烧工作实现国家、省卫星遥感监测“零”通报。完成培丰化工区、盐化工区、登冠区域的23家化工企业整治,完成35家化工企业废气、臭气专项整治,关停5家“两高一低”化工企业。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0分,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天数为314天,占总天数的86%。朱林镇黄金村和薛埠镇仙姑村通过国家级生态村的现场考核验收,创成10个省级和常州市级生态村、4个常州市生态文明村、5所常州市级绿色学校、1个绿色政府。
备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
2.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计算外,均按现行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常金一体、东扩南移、苦干三年、强基进位”的总体部署,积极抢抓常金一体化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强市、项目兴市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平台建设、有效投入、城乡统筹、民生实事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一、 经济运行【综合】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0.16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1.56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4.41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4:52.1:40.5,三产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755元,比上年增长8.4%,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1748美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1.82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8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为22.1亿元,增长12.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85.4%。财政支出注重改善民生,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33.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分别为6.6亿元、0.5亿元、3.5亿元、2.7亿元、1.5亿元、2.1亿元,合计达16.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0.8%。 | RAG-ES | 2024-10-23 |
【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2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4.81亿元、0.35亿元、11.84亿元、16.93亿元和3.3亿元,同比增长10.3%、6.7%、7.8%、11%和17.9%。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粮食作物面积37.96千公顷,同比下降3.7%,粮食总产量28.29万吨,比上年增加305吨,其中夏粮8.3万吨,秋粮19.99万吨,小麦、水稻单产分别为354.8公斤、645.3公斤,比上年增加19公斤和13公斤,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亩产吨粮目标。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3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28.29 0.1 #夏粮产量 万吨 8.3 0.6 秋粮产量 万吨 19.99 -0.1 油料产量 万吨 0.86 -0.2 肉类产量 万吨 5.64 23.4 #禽肉产量 万吨 3.12 7.2 水产品产量 万吨 3.88 7.3 禽蛋产量 万吨 1.04 1.6 茶叶产量 万吨 0.21 0.1 水果产量 万吨 0.86 0.5 | RAG-ES | 2024-10-23 |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8000亩,其中智能温室 50亩, 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5000亩,总面积达6.82万亩,建成2个千亩、5个百亩茶叶标准园。农业品牌加快建设,新增“三品一标”29只,总数达392只,“长荡湖牌”、“万叶牌”、“苏标牌”三只河蟹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蟹”,“金坛雀舌茶”、“金坛市无节水芹”分别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审定。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新增常州市级农业园区4个,目前共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常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个,新增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共有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县级龙头企业116家。【工业】工业经济稳定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35.38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6.95亿元,同比增长4.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6.7%,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全年工业用电量35.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企业经营整体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3.32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利税75.16亿元,利润47.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7%和 53.4%。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