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游街道
地名由来:传说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拱振桥,落成之日,有采药仙童7人游其上,后飞升而去,遂名其桥为童游桥,名其里为童游里,元、明、清各代沿用,故名。
游街道办事处于2003年1月1日正式成立,位于国家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南麓、建阳市东北部,现辖有1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20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665亩,总人口39022人。童游街道交通十分便捷。童游地处316、205国道边,横南铁路贯穿境内,客货运两站场设在其境,距武夷山机场仅40公里。国家级重点工程浦南高速公路途经境内,并设通道口和服务区在童游交通枢扭地段。所辖各村(居)的省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童游街道是闽北区域中心建阳市的一个交通要道,商贸繁华。
童游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物阜盛丰、人才荟萃、“八贤”教化、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八百多年前,原童游镇西郊的考亭,曾是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设帷讲学之地,在此创建了闽学,史称“南闽阙里”,考亭书苑因此蜚声全国。童游还是宋代法医学鼻祖宋慈的故乡。还有北宋著名诗画家僧惠崇,文武双全的进士宋咸都来自于童游。在现代,有创建建阳县第一个中央党支部的陈顺通;上甘岭战役特级战斗英雄吕慕祥等知名人物。奇险壮观、风景如画的的庵山,是我市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街道紧密配合大武夷旅游品牌战略,开发了庵山、朱熹遗址等人文自然景区,营造休闲观光游览的优良环境。
-
气候与物产
童游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境内资源丰富,物产盛多。森林资源充沛,全街道有林地面积22.6万亩,其中毛竹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童游街道是建阳市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曾是全省乡镇交售商品粮最多的乡镇(街道)之一。街道在继续发展优质稻的同时,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把产业做大做强。童游现已形成了葡萄、烟叶、蔬菜、水果、养殖、食用菌、优质稻、苗木花卉八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村一品”的规模特色。现有葡萄3200亩,烤烟2036.5亩、蔬菜1.1万亩,苗木花卉750亩,食用菌年产1000万袋,年产葡萄1.5万吨,烤烟8000担、蔬菜200万吨、食用菌8.7万公斤,家禽96万羽,生猪2万头。
-
基础设施
童游水利资源丰富,建有大小水力发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4000千瓦。建有省重点工程、闽北最大的22万伏安变电站,电力供应保障充足。南平市在辖区内开发了“闽北林产贸易集中区工业园”和“海西林产区贸园区”,共占地面积4.5万亩,现正在火热地进行招商引资。通往各村的道路全面硬化,移动通讯信号全部覆盖,程控电话全部开通,电视网络全面接通。
-
经济社会状况
近年来,童游街道高度重视项目开发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走外引内联、山海协作的路子,营造亲商、重商、扶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一大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在童游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全街道共有各类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上千万元企业12家,建成了以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竹木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2006年童游街道完成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15元,比增11%。工业生产总产值58487万元,比增17.2%;规模工业总产值36476万元,比增30.1%;固定资产总投资26890万元,比增31.2%。
碗窑遗址
碗窑遗址位于建阳区童游街道溪口村,时代为明代。碗窑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宋至清代称童游里。
1923年设童游乡,属一区。
1932年设童游区。
1940年又置童游乡。
1957年属一区,设童游乡。
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童游大队。
1973年公社驻地由县城迁童游。
1982年以驻地村命名,称童游公社。
1984年改为乡。
1992年12月撤乡建镇。
2002年12月撤镇设立童游街道办事处沿用至今。
2022年2月23日,经南平市政府批准,将童游街道析置为三个街道,分别是童游、崇阳和崇泰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