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镇
地名由来:因三道沟子得名。地域内河沟交错,低洼地较多。
2014年7月,三道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拜泉县辖镇。1945年为三道区,1949年改第五区,1958年成立先锋公社,1959年更名三道镇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32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2.5万。拜泉至海伦、明水至海-路于此交会。辖利华、联心、合心、革新、富业、久胜、民心、齐心、众心、群心、同心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服装、农具、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盛产甜菜、亚麻,特产大蒜。
宝塔公园
三道镇宝塔公园以古塔为依托,突出生态旅游的主题。园内的古月塔建于1936年,是拜泉县仅存的唯一的一座古迹,园内还存放一株一亿年以上的古树化石给园中增添了新的景观。园内的绿化、美化、香化工程完
历史沿革:
原名“三道沟子”。
清末,拜泉设县之初,知县王锡侯以“三道沟子”为东荒要冲,请建县城。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县署由太平山移驻于此。
1908年1月移驻“大泡子”新建县署。
“三道沟”已成一小街,遂将“三道沟”改为“三道镇”,仍留有分防巡检。
中华民国成立后,因巡检名称不合民国官制,于1913年改为警察事务所。
1914年6月,改为三道镇佐治局,翌年1月改为三道镇县佐,设有县佐公署。
东北沦陷时期,初属拜泉县第二保,后改为三道镇街。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9月增设通肯县,县政府驻三道镇。
1948年9月,撤销通肯县,三道镇仍归拜泉县管辖,设置三道镇区,并为区政府驻地。
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三道镇。
1958年9月,改称三道镇人民公社。
1984年恢复三道镇称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