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
地名由来:汤阴最早称荡阴,因地处荡水(汤河古名,古文荡同汤)南岸而得名。
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庙
2023年3月,汤阴县被确定为2023届河南省文明城市(拟保留的河南省文明城市)。
2022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确定汤阴县为河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
2022年1月,汤阴县被命名为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1月,汤阴县入选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
2021年7月,汤阴县被批准为2021年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
2021年10月,汤阴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跑帷子),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102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81位。
2021年4月,汤阴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查看更多汤阴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汤阴县位处中原腹地,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总面积646平方公里,下辖9镇1乡,298个行政村,人口53万,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食品安全示范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定的连续七届十四年“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唯一“中国食品工业名县”。凭借其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发展强劲、生态环境优美、服务环境优化等特点,在中原腾飞的发展宏图中异军突起、独领-。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2.9亿元,同比增长4.7%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1.8亿元,同比增长0.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总额完成4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7.9%。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汤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5000年文明史、3400多年文字史、2226年建县史,是著名的“三圣文化之乡”:“文圣”周文王姬昌拘而演易,成就中华智慧文化之源,“武圣”岳武穆岳飞民族英雄诞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精忠报国,“医圣”秦越人扁鹊悬壶济世及源于其墓庙周围的北艾,在神奇的中医药文化中写下了一道浓墨重彩。汤阴还是中国传统“音、舞、诗、画”的重要发祥地:夏帝廑、孔甲定都西河村,孔甲在此所作《破斧之歌》被视为东方音乐开山之作,齐桓公祭祀卫女而衍生出的大型舞蹈跑帷子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诗经·邶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就千年爱情圣地美名,汤阴因剪纸艺术盛名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此外,还有“竹林七贤”嵇康之子嵇侍中以身护驾、血溅帝衣,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卜子夏、段干木设馆授徒,信陵君窃符救赵等,绚丽多姿、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造就了汤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汤阴在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形势下,在持续推进“五风”建设的基础上,深化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县域治理体系,着力建设红色信仰高地、道德风尚高地、人文诚信高地“三高地”。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汤阴县地处河北邯郸、河南郑州、山西长治、山东菏泽四省市,河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交汇中心,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中华路纵贯南北,302省道、219省道横贯东西,京广铁路、京广客运、晋豫鲁铁路在汤阴形成双十字交叉状,铁路口岸、安阳机场、安罗高速、城际铁路开工或者即将开工建设,万庄物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保税仓申报成功并投入运营,铁路专用线开通,安阳东向出海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式打通,汤阴公铁空海“四港联运”区位优势和承东启西的区域性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晋煤东运”等国家重大能源工程贯穿全境,冀鲁豫成品油储备库建在汤阴,投资7.8亿元的华能安阳热电项目,发电机组已通过验收并开始发电。建成开通5G基站137个。为汤阴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能源支撑。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紧紧扭住“培训培育提升”县域工作主抓手,激发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产业链动、创新驱动、品牌推动“五动互促”县域发展新动能,着力建设中国食品精深加工基地、中国大健康产业基地、区域物流枢纽基地“三基地”。建成以省级产业集聚区为主载体的“一区三园”(食品医药产业园、新型制造业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206家,先后三次获评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其中益海嘉里、安井、众兴、甘源等28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等食品工业企业先后落户,拥有“金龙鱼”“嘉士利”等26个中国驰名商标及598个系列名牌产品,培育形成小麦、玉米、大豆、肉鸡等10大产业链,带动建成3.6万多公顷优质强筋小麦、3.3万多公顷优质玉米、8000公顷优质蔬菜、2亿袋食用菌、1333公顷中药材、6000万只家禽、150万头生猪生产加工基地。汤阴北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此外,在推进转型发展攻坚进程中,汤阴县提出大力发展文化经济的战略构想,在一、二、三产领域推进“文化+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文化+工业展示+商旅”“文化+旅游+提升”等“文化+”系列发展方向,支持我县企业做大做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全县域生态水系规划,对汤阴“两库、四河、三水、五园”进行水系治理。其中汤河贯穿县境东西,沿河两岸绿树成荫,人文景观密布。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710.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68.7公顷。园内水草丰美、鸥鹤翱翔、碧波荡漾,湿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现有维管植物634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各种鸟类174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主要有小天鹅、东方白鹳、白鹭等,是我国北方库塘河流湿地的典型,中部地区湿地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和鸟类迁徙中线的重要栖息地。生态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建成葡萄、樱桃、黄梨采摘园,植物园,莲鱼共养荷塘,竹林、香蒲生态湿地等农林生态园30余个。火龙岗、飞凤岭绿色有机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加大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免费开放,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坚持开展全面城市清洁行动,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以汤北新城建设和城市提质工程为抓手,不断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品质、优化服务供给。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着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幸福民生体系建设示范区“三示范”。
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汤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服务软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稳步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全县35家职能部门、1788项服务事项进驻企业服务中心,“进一个厅,办一揽子事”,积极推进“管委会+公司”机构改革。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完善产业配套和要素供给、大力发展生产-务业”3个维度发力,逐步叫响了“汤阴服务”品牌。整合食药监、质监、农业、畜牧等检测资源,在全省率先设立省级产品质量监督和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大厦为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一中心五平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创新培养基地、河南省第三批博士后研发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诺利如一全国首创生物提取大豆肽技术,鲲华生物全国首创亚临界萃取专利技术,东泰药业双氯酚酸类解热镇痛药物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科技创新优势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百舸争流千帆进,乘风破浪正远航”,汤阴县委、县政府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1551”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大力弘扬忠诚、实干、担当、奉献“汤阴精神”,为建设新时代幸福汤阴美丽家园而不懈奋斗!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战国时先属赵,后为魏之荡阴邑。
秦时属邯郸郡。
西汉高帝二年(前205)置荡阴县,属河内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改属魏郡。
三国时属邺都魏郡。
东魏天平元年初(534)撤入邺。
二年(535)置魏德县,属隆虑郡。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汤阴县于县东17里(今之古贤),属汲郡。
十年(590年)并入安阳。
十六年(596)再置于县西30里(今鹤壁市故县村),改曰汤源。
大业二年(606)撤。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汤源县,属卫州,入古荡阴城(即今治)。
六年(623)改属相州。
贞观元年(627)改称汤阴。
五代时属昭德郡节度。
宋宣和初(1119)改属浚州,后仍属相州。
金属彰德府。
元属彰德路。
明、清属彰德府。
1913年属豫北道。
1914年属河北道。
1927年直属河南省。
1932年,先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5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
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区。
1954年淇县撤销,并入汤阴。
1957年成立鹤壁市,鹤壁、鹿楼两区从汤阴析出,属鹤壁市。
1958年改属新乡专区。
1961年复属安阳专区。
1962年属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