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罕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3:00

地名由来:巴什罕由蒙语的近似音而得名。“保日罕”的原意为佛的意思,以村庄中间莲花池旁有一块长方形花岗岩石头,人们信以此石是佛的化身,谁要动它就得大祸临头,故蒙古人称“保日罕”。

巴什罕是蒙语“保日罕”的近似音,“保日罕”原意为佛的意思,因该村莲花池旁有块花岗岩石,蒙古族人以为佛的化身,故称“保日罕”。至今,莲花池和石头俱在。

●地理位置

巴什罕乡在白狼山东麓,距县城34公里,东连药王庙镇和二道湾子乡、南接杨树湾子乡和黑山科乡、北与靠玲珑塔镇、西北与石佛乡为邻。总面积104平方千米。

●政区沿革

清代境内设巴什罕碑和土城子碑,属玲珑塔镇。1934年属凌南县第三区,境内设巴什罕村和土城子村,1946年属玲珑塔区管辖,1957年境内设巴什罕乡,土城子乡、戴杖子乡并入巴什罕乡,增设天增隆乡,属玲珑塔区管辖。1961年成立巴什罕人民公社,下辖10个生产大队。

●政区划分

1985年巴什罕乡下辖13个村民委。2004年戴杖子村与偏道子村合并为戴杖子村,西山根村与水泉沟村合并为西山根村,至今有11个村民委:邹杖子村、苗油坊村、排路沟村、天庆永村、天增隆村、西窝铺村、榆树底下村、土城子村、戴杖子村、西山根村、松树底下村。

●自然条件

巴什罕乡气候温和,无霜期150天,是建昌县的主要玉米产区。境内韩杖子水库(西窝铺村)为小A型水库,六股河支系从南到北贯穿全境,汇入六股河。

历史沿革:

清乾隆八年(1743)属直隶省承德州塔子沟厅辖。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属直隶省承德府建昌县(凌源镇)玲珑塔乡辖。

民国三年(1914)属热河特别区凌源县第三区(药王庙)土城子、巴什罕乡辖。

民国二十年(1931)属热河省凌南县第三区(药王庙)土城子、巴什罕牌辖。

1933年属凌南县第三保土城子、巴什罕甲辖。

伪康德四年(1937)凌源、凌南两县合并,复名建昌县,属巴什罕、土城子村辖。

伪康德七年(1940)建昌县与喀喇沁左旗合并,属喀喇沁左旗玲珑塔村辖。

1946年属热河省建东县玲珑塔区辖。

1948年撤销建东县,属建昌县辖。

1949年属建昌县第十三区(玲珑塔)辖。

1956年并区划乡,由原来的区村制改为区乡制,属土城子、巴什罕属乡属玲珑塔区辖,戴杖子乡属黑山科区辖。

1958年撤区并乡,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属玲珑塔公社辖。

1961年成立巴什罕人民公社。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成立巴什罕乡至今。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