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7-01-01 00:00

2017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需要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促民生的利好措施,全市上下紧盯追赶超越目标,全力补足华阴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建设,力保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4.96亿元,较去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6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46亿元,增长7.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9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4.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8:55。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2293元。全市城镇化率为56.3%。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26亿元,同比增长7.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9%。

二、农业和农田水利

农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6610万元(不含农民家庭兼营工业),较上年增长3.1% (现价)。其中,农业产值78495万元,增长4.0%;林业产值4390万元,增长17.4%;牧业产值23658万元,下降2.3%;渔业产值4467万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5600万元,增长2.8%。

2017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0003吨,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夏粮总产量33974吨,增长4.8%;秋粮总产46030吨,下降3.4%。瓜果总产70730吨,比去年增长3.7%;油料总产1245吨,增长5.2%;蔬菜总产58587吨,增长10%;棉花总产1100吨。

林业、渔业、畜牧业发展均衡。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968亩,较去年增加30068亩;四旁零植100万株,较去年增长11.1%。水产品产量3150吨,增长12.5%。年末大牲畜存栏8720头,较上年下降3.2%。全年肉类总产量3986吨,较上年增长0.86%;牛奶产量15310吨,增长3.3%。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继续加强。2017年用于农田基建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162.5万元,较去年增长22.5%。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8000亩,新打机井107眼,新修渠道、暗管160公里,年末累计有效灌溉面积19095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0.67亿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51亿元,增长9.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较去年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885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上年度)1225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上年度)1.86%。

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累计总产值1.98亿元,增长17.7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26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50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19亿元,增长22.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5.58亿元,增长28.76%;第二产业投资11.42亿元,下降13.48%;第三产业投资93.19亿元,增长27.48%。

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00万元,同比增长16.9%。

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868万元,比去年增长33.7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56777平方米,增长25.48%;商品房销售面积60572平方米,增长14.53%;商品房待售面积204975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5269亿元,较上年增长7.1%;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43亿元,同比增长26.2%。全年公路交通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92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28269万人公里;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2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1296万吨公里。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998万元,较去年增长11.24%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28.05万元,增长14.6%;电信业务收入3569.95万元,增长8.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36871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508户,住宅电话用户数17363户。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45800门,其中:城市30530门,乡村15270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7652户,比上年末减少8247户。全市电话普及率为89.23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4.58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市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7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按规模标准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224424.4万元,增长17.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9%,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完成零售额152695.1万元,增长19.2%,大个体户完成零售额69792.4万元,增长14.4%;限额以下完成零售额101281.1万元。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涨幅  趋缓。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0.7%,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八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分别是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为97.8%;衣着类价格指数是99.6%、居住类价格指数是10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是10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指数为10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指数为102.2%、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为104.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为100.9%。

七、招商引资与旅游

争项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当年新签项目39个,当年合同引进金额203.78亿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27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2亿元,同比增长15.9,已投产企业数15个。

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6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3%,其中登山人数达270.73万人次,下降1.38%。全年旅游收入836000万元(口径调整,去年同期数为755000万元),较去年增长10.73%,其中门票收入34558万元,下降1.8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完成22937万元,同口径下降14.3%。其中企业所得税完成750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423万元。全年财政预算内支出186688万元,比上年增支34555万元,增长22.7%。其中预算内支出中教育支出为37361万元,占总支出的2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326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1730万元,增长9.6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568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2214万元,增长8.26%。各项贷款余额75827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81907万元,增长12.11%。存贷比达65.8%。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10422.04万元,较去年增长0.47%。其中:寿险保费收入8992.04万元,与去年持平;财产险保费收入1430万元,增长4.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77.9万元,下降6.44%。其中寿险给付赔款513.9万元,下降14%;财产险给付赔款664万元,增长0.48%。

九、电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全年供电量29789.05万千瓦时,其中:大工业用电量为1914.48万千瓦时;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量为9273.31万千瓦时,其中商业售电量4351.63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3869.74万千瓦时;居民用电量14731.53万千瓦时。全市农网改造项目为3个,农网改造用户有520户,农网改造工程总投资为846.91万元。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0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外观设计专利3件;专利授权量4件,其中授权发明0件,实用新型1件,外观设计3件。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42所,在校学生23988人。其中,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3008人;初级中学7所,在校学生531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99人;小学31所,在校学生15174人。全市共有幼儿园79家,普惠性幼儿园52家,占比达到65.8%。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了市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支持群众自发性文化娱乐团体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加强了文化市场清理整顿工作。

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年末全市自办节目836期,其中《华阴新闻》共播出147期,全年共播发《百姓健康》、《影讯播报》和《科技视窗》各24期、《脱贫攻坚在行动》9期,《创业足迹》8期,《今日聚焦》20期。华阴一、二套共播电视剧、电影1000部左右;《周末戏苑》和《周日影院》各48期、《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各50余条;制作播出通知通告、电视讲话等30条。全年创收49.09万元,全市广播综合覆盖人口23.65万人,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2.85%;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5.40万人,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72%。年末全市114个行政村接通有线电视信号。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5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床位131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06人,医师数386人,注册护士数59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74491人。药品市场得到有效整治,医疗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四苗”接种率达99.7%以上。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17年我市成功创建为省级首批“森林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华阴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园林式旅游城市,建设部门高标准实施城区绿化亮化提升改造工程,让改造后的东环路、南环路移步异景,焕然一新,城市中轴——华岳路融光电、景观、流水、文化和运动等元素于一体,为旅游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年末华阴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为157.8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铺设长度为120.9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622.3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4.50%,园林绿地面积541.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134.5公顷。全年用于城市维护建设的资金有4256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环保整治力度继续加大,环境卫生持续优化。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7300万元,工业烟尘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都达到100%。全年累计投资1.42亿元用于城区内卫生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率都大幅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分别到97.55%、91.02%,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79%、0.71%。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51624人,其中:城镇人口99125人,乡村人口152499人;男女性别比为1.040:1。全市共有83736户家庭,家庭户平均规模约为3.00人/户。根据2017年1‰人口抽样调查情况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3352人,出生人口2863人,出生率10.87‰;死亡人口1817人,死亡率6.90‰,自然增长率3.97‰。

全年居民可支配收入19696元,较去年增长9.3%。人均全体消费性支出16260.5元,增长6.0%;其中食品支出为3998.4元,下降8.5%,占总支出的24.6%。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6元,较去年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21265.6元,增长6.4%,占收入的73.7%;经营净收入2598.0元,增长11.1%,占9.0%;财产净收入2147.6元,增长28.2%,占7.4%;转移净收入2854.8元,增长11.6%,占9.8%。人均消费性支出23422.4元,增长7.0%。

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6元,较去年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4560.5元,增长11.2%,占收入的47.2%;经营净收入3939.6元,增长6.6%,占40.8%;财产净收入663.4元,增长8.4%,占6.9%;转移净收入492.5元,增长8.0%,占5.1%。人均消费性支出8022.5元,增长4.0%。

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99:1。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713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635人,附合条件人员基本都覆盖;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6148人,其中:城镇职工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7148人;城镇职工已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9000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16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1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3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为2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7%以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164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29000人。

全市共有社区服务设施25个,共有1023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475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人数1023人,全年共发低保金879.15万元。全年发放义务兵优待款679.8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人数达916人;发放救灾款230.2万元,救灾被3900床。

附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

比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农户投资和跨区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和全年旅游收入数字都来自于华阴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7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需要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促民生的利好措施,全市上下紧盯追赶超越目标,全力补足华阴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建设,力保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4.96亿元,较去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26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46亿元,增长7.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9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4.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8:55。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2293元。全市城镇化率为56.3%。RAG-ES2024-09-11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3.26亿元,同比增长7.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9%。二、农业和农田水利农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6610万元(不含农民家庭兼营工业),较上年增长3.1% (现价)。其中,农业产值78495万元,增长4.0%;林业产值4390万元,增长17.4%;牧业产值23658万元,下降2.3%;渔业产值4467万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5600万元,增长2.8%。2017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0003吨,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夏粮总产量33974吨,增长4.8%;秋粮总产46030吨,下降3.4%。瓜果总产70730吨,比去年增长3.7%;油料总产1245吨,增长5.2%;蔬菜总产58587吨,增长10%;棉花总产1100吨。林业、渔业、畜牧业发展均衡。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968亩,较去年增加30068亩;四旁零植100万株,较去年增长11.1%。水产品产量3150吨,增长12.5%。年末大牲畜存栏8720头,较上年下降3.2%。全年肉类总产量3986吨,较上年增长0.86%;牛奶产量15310吨,增长3.3%。RAG-ES2024-09-11
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继续加强。2017年用于农田基建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162.5万元,较去年增长22.5%。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8000亩,新打机井107眼,新修渠道、暗管160公里,年末累计有效灌溉面积190950亩。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30.67亿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51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较去年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885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上年度)1225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上年度)1.86%。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累计总产值1.98亿元,增长17.7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26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RAG-ES2024-09-11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