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

共 4494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24 09:55

历史沿革

城市历史

汉长安城遗址,是于秦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都城,其后到汉末,长安城在不断的建设发展中。据诸家统计,长安城在西汉灭亡之后,共有十一个王朝和政权:、汉(刘玄)、赤眉帝献帝、愍帝、,隋建成之后西汉长安城划入禁苑。

考古发掘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
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人对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调查。此后,中国学者也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一些工作,对汉长安城遗址系统的、有计划的考古工作,是从1956年开始的。
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组成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初步揭示了汉长安城的布局结构,一些重要的城门、、武库、官署、宗庙、社稷、辟雍、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对及其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试掘,一大批历史遗物被发现。
1956~1957年,开展了对汉长安城遗址的城门、城墙勘察。在此基础之上,考古发掘了汉长安城城门遗址。1957~1960年,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对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中的宗庙、社稷、建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了汉长安城城内主要道路、的考古勘探,取得重大学术成果。
20世纪70年代中期,广泛开展的农田基本建设使汉长安城武库遗址面临被破坏形势,1974~1978年对武库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
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遗址的全面考古工作:1980~1982年对未央宫前殿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全面考古发掘了未央宫遗址;1985~1986年对未央宫遗址开展了全面考古勘探;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相继考古试掘了宫墙、宫门遗址,发掘了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少府或其官署遗址、宫城西南角楼遗址。1987~1988年,考古勘探了长乐宫遗址、东市与西市遗址。
20世纪90年代前半叶,勘探、发掘了汉长安城的陶俑窑、砖瓦窑和冶铸、铸币遗址,其后又通过田野考古究明北宫地望和范围。1997~2001年,进行了桂宫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
2002年,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重点转为长乐宫遗址,已经考古发掘了6座大型建筑遗址。且对汉长安城角楼遗址、十六国至时期建都于汉长安故城的都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西汉时代以后,汉长安故城作为都城的布局形制变化。21世纪以来,还对汉长安城附近秦汉上林苑遗址、昆明池遗址进行了考古勘察与试掘。与汉长安城相关的“京师仓”遗址、凤翔的西汉仓储遗址、汉函谷关故址附近的西汉“仓储”遗址、汉上林苑宫观和铸币与桥梁遗址,属于都城“墓地”的汉长安城东郊“平民”墓地和汉长安城北部与东南部的帝陵等,分别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取得重要学术成果。

遗址特点

文物遗存

综述

汉长安城出土遗物非常丰富,以陶质砖瓦建材的数量最多,还有铁器、铜器、石器、金属货币等。各个建筑遗址内部都发现有大批的建筑材料,如绳纹板瓦、筒瓦、脊瓦,云纹瓦当,长乐未央、长生未央、长生无极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文字瓦当,回纹方砖、方格纹方砖,素面长条砖以及圆筒形陶水道、圈,石柱础等。铁兵器有刀、剑、矛、戟、镞、铠甲等;铁工具有斧、锛、凿、锤、釜等。铜器有、鼎、钫、锺、釜及铜戈、铜镞等。出土的货币有马蹄金、麟趾金和汉半两、五铢及王莽时的、货布、货泉、布泉等铜币。未央宫西北边的一座工官官署遗址内,出土3万多片刻字的骨签,内容大多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供进之器”的记录,是研究西汉经济、官制等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档案资料。此外,还出土了汉俑、简册、封泥等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骨签

已考古发掘的三批汉代骨签,均见于西汉长安城中,分别是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武库遗址和都城西南角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骨签,是1986年10月至1987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汉长安城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出土的。三号建筑遗址地层分作三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扰土层,第三层为汉代文化层。骨签就出土于第三层之中。骨签约六万多枚,大多出土于房屋之内或其附近,而且多集中在房屋的墙体旁边,原来骨签可能放在这些房屋内靠墙而立的架子上。骨签以动物骨赂(主要是牛骨)制作而成;骨签的颜色以白色或黄白色者为数最多,此外还有灰色、黑色和褐色骨签。后三种骨签的颜色是因不同理化因素形成的。
武库骨签发现于东院的第四号建筑遗址北房内,有的有被火烧过的痕迹。骨签用动物骨赂制成,制法是先将骨骼锯割成长方形薄条,再进一步打磨加工各种形状。分二型:Ⅰ型灰色或褐色,短而厚实,中部最宽,一侧作出月牙形缺口;Ⅱ型白色或淡黄色,长而轻薄,偏上部最宽,一侧作出圆形缺口。
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出土的2枚骨签均完整,淡黄色,其中一件有刻文,一件无刻文。系锯割兽骨成片状,再经修理、打磨、刻字而成。

封泥

秦封泥
20世纪90年代,在西安汉长安城相家巷村的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挖土时,在古代废弃的淤泥坑中发现了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秦代的封泥。这批秦封泥主要是战国秦、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秦封泥的出现,为研究秦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据专家考证这里曾是秦时的南宫遗址,这些封泥封缄当是经过秦始皇亲手拆封过的。秦王朝上至左右丞相,下至郡县官吏的奏章皆由皇帝亲览。日积月累,剥下的封泥数量可观。到一定程度必须集中处理一批,或贮存或更有可能扔进垃圾堆。之所以能幸运保存下来,则是因为古人将这些封泥燃烧了才使其保存了下来。

机构设置

研究价值

汉长安城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建制完整的统一帝国的都城,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长安城、未央宫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城市和宫殿建筑的代表,是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自张骞通西域后,汉长安城又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著名的国际都会,与西方的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繁荣的历史名城。它见证了自西汉建立至隋统一全国期间,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史。
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发展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宫城与亚宫城的政治作用,城门建制、市场闾里、手工业作坊等遗址空间布局形制与结构所反映的社会功能、都市经济与社会管理机制等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汉长安城选址科学,布局完整、功能齐备,其营建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建设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实践与创新,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范例汉长安城与西汉时期中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汉民族、汉文化的形成历史直接关联。它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经济水平等,对了解、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西安数千枚秦封泥为研究秦政在中国政治史上的演进提供了重要史料,其出土处很可能是秦始皇时期建设的位于新都规划中心位置的极庙,即秦二世时的“秦始皇庙”。专家研究发现,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的封泥齐备,还能看到收件人的宫殿所在地(如北宫、南宫、章台、安台),如此数量可观的封泥集中埋藏的地点,很可能就是靠近渭水以南规划为新咸阳中心任务地区的极庙(秦始皇初名其为信宫,旋改为象征天极的极庙)。

历史文化

千年前《长安图》残片
》是北宋名士曾慕唐长安城规划之精,据前朝遗图和遗址绘制了《长安图》是中国现存碑刻最早、幅面最大、范围最广、注记最多的平面图,图上内容之丰富、符号之多样、注记之齐备(多达近千处)、比例之准确,在世界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堪为世界古都图中一绝。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长安图》仅存原碑残块及一些拓片,不足原图三分之一。
由图中可看出汉长安城在唐代,位于长安城禁苑内。城内宫殿栉比鳞次,著名的长乐宫、桂宫、北宫尚存,还新建有咸宜宫、崇晖殿、讲武殿等(图上未央宫一带缺损)。图上园亭尚有:明水园、西北角亭、南昌亭、北昌亭、永泰亭、临渭亭等。东城处标注有汉太仓、汉苑亭建筑等。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汉长安城遗址被列为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会议上,作为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
2012年8月,“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管委会”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首个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正式启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总体保护范围75.02平方公里,核心区36平方公里。在遗址区文物保护方面,特区采取原状保护、地面砾石标识展示等方式,恢复了未央宫区域内“两横一纵”的汉代道路格局。
按照《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特区建设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相融合”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步实施”等“四大原则”进行。特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75.02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区、建章宫遗址区、礼制建筑区和景观协调区,分三个阶段实施。其中汉长安城城址区面积54.81平方公里;建章宫遗址区面积9.38平方公里;礼制建筑遗址区10.8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汉长安城城址区36平方公里。
2012年起至2013年12月为第一阶段,启动、完成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这也是特区先期启动项目。项目范围西至西三环路东缘,北至直城门大街北缘外扩20米,东至安门大街东缘外扩20米,南至护城河外扩30~100米不等,包括西安门外由城市快速干道进入遗址入口区域,共计7.14平方公里。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申遗区域内建筑拆除、环境整治、道路系统建设、遗址保护展示、考古工作现场展示、博物馆建设等。2013年7~8月接受国际专家验收。
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遗址考古普探成果的规划调整和主要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全面启动特区建设范围内的基础设施。
第三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特区整体保护和建设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体制机制完善、管理科学高效、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新区,成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2021年10月,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10月12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

旅游信息

位置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交通

乘234路、331路至东雁雀门站,步行约2公里到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