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镇
地名由来:始为安昌,名曰安昌城,宋时改称平昌关,亦名平常关。据《重修信阳县志》载:“安昌城即平春城,今平昌关也。”天眷初年(1338)金饵宋,两军间隔淮河,南为宋居,北为金占。当时金将平常扼守此关,命之为“平常关”。后金四太子巫术,官名昌平王,来关视察,认其地实为军事要塞,故以己之官名改平常关命名为“平昌关”(取昌平王之前二字换之)。镇因此名。
平昌镇位于信阳市平桥区西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45公里,距信阳市40公里,距省级重点镇-明港镇10公里。1998年5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建制镇。全镇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其中镇规划区面积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61300人,其中农业人口59200人,总耕地面积70000亩。镇境内有5个小集镇,集镇常住人口9587人。
平昌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境内古城村“古谢城遗址”和胡寨村“台子湾汉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平昌镇处于北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质优良,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素有信阳“粮仓”之美誉,杨树、蔬菜、豇豆、生猪为全镇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农产品以水稻、小麦、花生、玉米为主,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90000亩,总产量达3800万公斤,杨树基地达到1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达32000亩,其中豇豆年种植面积达20000亩,年上市量逾6000万公斤,年交易额实现6000多万元,是信阳市西北部以干豇豆交易为主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平昌干豇豆交易批发市场”已成为豫南干豇豆货源集散中心,产品远销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生猪年出栏50000头,年产值3600万元。矿产资源丰富,锰、铁、石灰石、碱等储藏量丰富。
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交通十分便利。长(台)-兰(店)公路,甘(岸)-平(昌)公路,邢(集)-平(昌)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南距312国道3公里,东距107国道5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距镇区1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信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利设施得天独厚。淮河流经全镇13个行政村,正在规划中的出山店水库主库区位于镇区内,境内有老鸦河中型水库一座,年蓄水量达到2300万立方米,全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有机井、塘、堰、坝1980处。电力供应充足。拥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通信事业发达。建有发射机站四座,信号覆盖全境,固定电话装机达到10000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完善。全镇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9所,拥有中心医院一所,是信北唯一一所部颁标准“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护理达标医院”。
平昌故城
平昌故城时代:汉地址:信阳市平桥区平昌镇古城村
历史沿革:
周宣王时为谢城。
秦时为义阳乡。
西汉设安昌县治。
东汉设平春县治。
清顺治十年(1653)属青新乡。
1949年4月,建平昌关区。
1958年成立平昌关公社。
1983年改设平昌关乡。
1998年9月撤乡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