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道沟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22:20

地名由来:因驻地十四道沟村,且以临江市头道沟起,按沟顺序排列,故而得名。

十四道沟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东经127°54`-127°55’,北纬41°26’--41°40,。东与金华乡毗邻,西与十三道沟乡相邻,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北与抚松县接壤,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15公里,镇域面积320平方公里。十四道沟镇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为望天鹅主峰,海拔2051.4米,属喀斯特火山岩地区。

  该镇属亚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质普遍属第四纪冲积层,一种是由长白山小植物落叶腐烂层所覆盖的种植土壤层,厚度0.5 -1.2米左右,中层为河卵石,厚度为7--15米左右,下层为岩石层;另一种是亚粘土和草粘土层,厚度为2.5--8米左右,再往下为岩石层。

 年平均气温为零上2.13℃,年积温为2500°C,无霜期为120天左右。十四道沟镇历年来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622.35毫米,最大降水量为82.4毫米。

 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十八户人家在此地开发散居。公元1909年设府办公,同年4月25日,命名十四道沟为已恭社。公元1916年7月,由县知事马洪亮将十四道沟设为第四警区。公元1931年,全县组成了8个联合村,十四道沟村为中心村,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以后,伪县长杜喜岳勾结官吏和地方土豪劣绅成立了长白县治安维持会,十四道沟设分会。1919年,在农会的基础上,召开农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副区长成立区人民政府。1908年成立十四道沟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十四道沟乡,1984年又改为十四道沟镇至今。镇政府驻地为十四道沟村。

 全镇总人口为6083人,其中镇区人口2102人。耕地面积为588公顷,辖6个行政村,有干沟子村、十五道沟村、四道沟村、鸡冠砬子村、冷沟子村、安乐村和一个自然屯山南里屯。住有汉族、朝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该镇林地面积为4140公顷,其中天然林2300公顷,人工林1790公顷,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人参业仍是本镇的支柱产业。

 十四道沟镇是沈长线上的必经之地。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低差异悬殊,踏足境内,美景秀色,比比皆是,令人赏心悦目,素有""天然旅游公园""和""绿色立体宝库""之美称。

干沟子古墓群

干沟子古墓群由长白县十四道沟东行6华里,干沟子村西北1华里,西干沟子河南北两岸分布着范围甚广的古墓群,这便是长白县和鸭绿江上游最大的古墓群——干沟子古墓群。这座古墓群站地面积东西长约1200

十五道沟墓群

十五道沟墓群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长白县十四道沟镇战国-西汉类别:古墓葬管理单位:长白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墓群位于十五道沟河两岸台地上。十四道沟电站墓群现有8座墓葬,

安乐墓群

安乐墓群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安乐村战国-西汉类别:古墓葬管理单位:长白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位于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安乐村,战国至西汉。墓区面积东西宽约5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名为奉天省长白府治已恭社。

1912年属奉天省东边道长白府治。

1913年属奉天省长白县。

1916年更名为奉天省长白县第二区。

1929年属辽宁省长白县。

1932年属伪奉天省东边道长白县。

1934年属伪安东省长白县。

1937年属通化省长白县。

1945年12月属安东省长白县。

1946年5月属吉林省通化地区行政公署长白县。

1946年末属吉林省长白县二区(十三道沟)。

1948年9月属安东省通化专员公署长白县二区(十三道沟)。

1949年5月属辽东省通化行政公署长白县二区(十三道沟),1949年10月更名为辽东省通化行政公署长白县第三区,1952年6月属辽东省长白县,1954年3月更名为辽东省长白县第二区。

1954年8月属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长白县。

1955年7月更名为吉林省通化专员公署长白县十四道沟乡。

1958年9月属吉林省通化地区专员公署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1958年11月更名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更名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乡。

1985年2月更名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四道沟镇。

1985年4月属浑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1994年3月属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