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博物馆

易县博物馆

共 163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30 15:52

历史沿革

2017年12月6日,易县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位于县城西部,112国道南侧。
易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域内分布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福地文化遗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燕下都城址、明代长城重镇紫荆关和清西陵等多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易县有文化遗存300多处,1处,其中北福地史前遗址发现成果位列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2005年被联合国命名为首批“千年古县”。可考证的人类历史始于8000年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隋朝开皇元年置州,十六年置县,迄今已有14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国君择易县建都,史称“燕下都”

建筑布局

建筑为矩形三层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博物馆以易县本地区的陈列为基础,贯穿易县8000年的历史,展线500多米,展出文物500余件(套),其中仿制9件(套)

展出内容

基本陈列为易县通史展览,以“易水长歌”为展览主题,采用实物、图版、雕塑、场景复原等展览艺术形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展示手段。
基本陈列分为“先民足迹、燕都风范、郡县之制、雄关福地、气壮山河、梦想起航、易州流风、易州遗珍”8个部分,还设有序厅、临时展厅和互动区域。易县博物馆位于易县县城西2.5公里处的易水文化产业园,其中北福地遗址单元复原了1985年发掘文物的现场,展出了复制的刻陶面具(上图)。据介绍,北福地遗址出土十余件刻陶假面面具,大的与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小的10厘米左右,雕刻技法属平面浅浮雕单面雕刻,造型风格集写实、象征、装饰于一体,为史前原始艺术的精品。这是我国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在我国同时期遗址中属首次发现,是研究史前宗教或巫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在“燕都风范”展厅,展出了复制的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上图)。该构件1966年在燕下都遗址出土,举世罕见,原件保存在河北博物馆,曾作为河北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展示。
在众多展品中较为珍贵的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清代道光年间的《皇朝舆地总图》,该图是最早以网格化体现经纬度的地图,每格代表200公里。
易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联合国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可考证的人类历史始于8000年前的北福地史前文化,北福地史前遗址发现成果居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该县有文化遗存30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
馆藏文物
新石器时期陶面具、战国瓦当、清代道光年间的《皇朝舆地总图》等500余件(套)当地历史文化遗产。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期的刻陶面具,1966年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燕国宫门构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衔环、战国时期的瓦当、清代龙椅及当地制作的巨型观赏砚,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历史文化的熠熠光辉。据介绍,在众多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清代道光年间的《皇朝舆地总图》较为珍贵,该图是最早以网格化体现经纬度的地图,每格代表200公里。

机构设置

内设办公室、财务部、安全保卫部、陈列保管部(藏品修复部)、学术研究部、宣传教育部、文物管理部、文物修复部。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参观信息

地址:保定市易县易州镇112国道南侧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