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林
人物经历
渊源
很少人知道,任元林其实与新加坡渊源不浅。
任元林
他最喜欢的本地美食是,“上吃肉骨茶,花三块新币买一盘,比大饭店的好吃多了,还有那个……”
自称“从没打过,也没什么嗜好”的任元林作风平民,每天中午在食堂与员工一起吃饭,“唯一的不同是晚上应酬比他们多了点。”
这或许跟他在中国从基层干起的背景有关。祖籍江苏的任元林在出生长大,就像许多中国同年龄层,少年时期经历中国文化大革命,对文革记忆深刻,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他说:“我出身很不好,中国阶级斗争时,老爸是资本家,开制伞工厂,祖母是小地主,在文革时是比较受到压制的。”
进修求学
1972年,高中毕业后,他被中国分配到造船厂当学徒,当时的最高理想是当木工。他说:“在专政时期,木工可以凭手艺赚钱生存,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改革开放,我可能会做木工到现在。”
天不从人愿,他被分配到当烧焊工,工作非常辛苦。三年后在厂方安排下修读两年船舶设计,几年后主动报考省修经济。
对任元林来说,进修是出于一股自觉:“那时在工作上优秀,但没有,总觉得工厂不是我挑的,工作也不是我选的,因此希望有个上学的机会,通过读书来改变,而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后来当上技术人员,又当车间管工,累积了很多经验,这时又觉得光有经验不够,就去读经济,学到很多管理上的东西。”
任元林的生意头脑很早就表现出来。求学时,他已挑了担子上街替人修伞,帮补家用。在造船厂的学徒生涯中,他也利用中国发行的——的买卖赚外快。
他说:“在上,100块钱面值的国库券可卖85块钱,在上海卖87元。那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块钱,我累积1万元的国库券,带到上海卖掉,转手赚200块钱差价,赚这种小钱很轻松,原始资本就是这样赚来的。”
遭遇
1997年,当了12年副厂长的任元林终于“扶正”升上厂长,隔年立刻遇上一道难题:,本区域的造船业者面临着几乎是零订单的局面。
眼看工厂活不下去,他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向中国政府申请改制——把造船厂私营化,邀请和1000多名员工入股,自己则把“所有花红、薪水都投下去了”,拿出40多万,凑足2200万人民币资本。在2002年从中国政府手中回购30%股份,2004年邀请外部投资者入股8000万人民币,成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造船控股公司。
与此同时,扬子江也投资扩充产能,兴建一条五万吨造船生产线,把发展重心从转向,承接国家(如)因争取进入欧盟,造船业走下坡而流失的多项订单。
从2002年起,扬子江开始快速增长,短短几年就从刚开始私营化的1亿人民币年销售额和100多万人民币利润,增长到2005年10亿人民币销售额、1亿50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
2007年4月上市前,扬子江的总值1亿1000万人民币,任元林持股20%,成了业者口中的扬子江救星,他本人也自豪地说:“如果我没当厂长,这间厂一定会垮!”
危机是拓展业务良机
2008年的经济衰退,严重影响造船业的展望。韩国业者如、中国的老大中远(Cosco)皆面临着一些客户破产或取消订单的局面。
在这场危机中,任元林看到了商机,看好现在是扬子江上位、增进排名的大好机会。
他说:“扬子江是五十多年的,1987年和1997年两次危机,都为我们带来机遇,87年危机使我们从扩展到东南亚,97年危机则让我们进一步扩展到欧洲。”
而他的策略,就是收购。扬子江收购他人的意愿其实由来已久。任元林表示,在2004-05年原本有一个很好的计划,收购中国江洋船厂,但合作伙伴没找好,收购不成,成了一个遗憾。
现在,他计划利用集团手上的56亿人民币现金,在中国江苏、浙江及六合营等地进行收购,也不排除利用上市筹集更多资金,看准收购一些年资两三年、从房地产转型成为造船业的新建船厂,不过收购并不是马上进行。
他说:“这轮危机对厂家的影响应该会在六个月到一年内见顶,当它们出现危机,被银行拍卖时才是收购时机。这场风暴短期会把差的淘汰、好的留下。业界有整合的现象,但还没真正出现整合,整合会在6个月到1年以后发生。我们知道,也在等有些人出问题。”
看好中国造船业前景
长期看来,他认为中国造船业的前景展望良好。
他说:“造船所需的要素,中国都有。、印度永远比不上中国,日本会被中国超越,但韩国技术比我们先进20年,要超越韩国很难。但中国有强大的直接需求、比较好的劳动力、庞大资金、国家的实力等四个造船要素。长期来说,成为造船大国。”
来新上市
对于来新上市,任元林有点后悔。
身为三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造船业者之一,扬子江的股价有如石沉大海,从2元(新元)一路下滑到45分,高达75%,远比发售价95分低。
任元林也受波及,跌出《》100强,从76名跌到第211名,根据《胡润百富榜》网站,他的身家从90亿(人民币)跌至35亿。
任元林认为,扬子江股价的确跌得“太低了”,至于是否曾后悔来新加坡上市?他也直言不讳:“有一点。”
上市之际,他在几经考量下选择了新加坡,给外界的理由是由于新加坡的船业与航运枢纽地位,符合公司本身以客户为主的定位。
他说:“我觉得新加坡有很多优点,但股市的容量比较小,我们在新加坡和投资者的沟通也比较少。像我们这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必须和新加坡投资者有更多的沟通,这是需要的。”
另一点则是在本地上市的一些中国企业最近频频出问题,多少坏了整体中国企业在投资者心中的名声。
任元林说:“我希望新加坡对来上市的企业有更多的审查和关注。任何一个行业总是有好有差,有些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表现不是很好,影响到我们,这也是遗憾之一。”
股市潮起潮落,任元林也坦诚,曾被“牛气”冲昏了头。
股票遗憾
上市之初,扬子江在交易首日以1.34元高盘收市,更一度飙升至2.74元,高达188%。
任元林回忆:“股价冲到一块半时,我非常清醒,觉得在这个市场,股价超过一块半、一块六以上,风险会增加。但到了股价冲过两块半,我反而麻木了,看到了(未来股价将涨到)三块钱。如果当时进行一些适当减持,现在不是可以全部回购,有更多资金作更多收购?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平易近人
在中国造船业者中,扬子江船业(Yangzijiang Shipbuilding)排名老四,也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2007年4月18日,扬子江在,成功募集55亿元人民币(约12亿3001万新元)资金,成为中国企业来新上市最大的一家。这家13亿新元的掌门人——54岁的江苏富豪任元林作风素来低调。他与新加坡的渊源其实并不浅,故事却鲜为人知。
扬子江执行主席任元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没架子。
受人前呼后拥的“任总”回答问题从不拐弯,心直口快,吓得在旁的公关时时出口“挡驾”,他却不以为然:“尽管写,没关系的。”
不同于许多一掷千金的富豪,任元林在中国住宅总面积为2500,相等于两个五房式或一栋半独立式洋房,与本地一些豪宅相比,可是小巫见大巫。
任元林说:“我到你们(新加坡)一些企业家的家中做客,哇——吓了一跳,东西很多、房子很大,大概一个走不完。这么大的房子,不也就睡那几张床。我家原来很小,最近搬到一个250坪米的,已经觉得很大了。”
获得荣誉
任元林入围
2019年10月10日,任元林以34亿元位列《》第1204位。
2022年3月,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207名。
2022年,以54亿财富位列《》第1188位。
2023年3月23日,以67亿财富位列《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923位。
2023年10月,以10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585位。
2024年3月2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任元林、任乐天以95亿元财富位列榜单2573位。
个人事迹
1999年在全国国有中的率先成功改制,使得江苏扬子江从一家年销售1亿元、利润100多万元、经营修造中小型船舶和拆船等业务的慢慢成长为一家年销售达15亿元、利润达2亿元、以造船而闻名的。1997年起出任厂长的任元林可以说功不可没。这位市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始终坚持自己的事业理想,默默耕耘。
的引路者
任元林与工人在一起
其次,他确立了准确的。在企业改制和生产硬件改造的基础上,任元林一改过去以造驳船为主的发展策略,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形成以为主、以建造集装箱船和等出口船为主、以取代原欧洲和东欧地区建造的1000TEU至3000TEU集装箱为目标的自主体系。通过科学准确的定位,江苏扬子江船厂避免了与两大国营造船集团下的几个大厂的竞争;避免了与一带同类船厂的竞争;避免了与欧洲及东欧地区船厂的竞争。
再次,他调整了和。工厂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后,具有了管理扁平化、活、市场反应快、奖励惩罚明等优势,任元林看清形势,提出了“四加二提高”的:即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加速转模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水平、提高。在这企业方针指引下,他又提出了工厂发展的总目标:即在现有的工厂面积、人员和下,通过采取转变观念、机构调整、工艺改进、硬件完善、激励跟上五大措施,发挥和整合工厂的有效资源,提速增效,,实现年造船总量与国际水平接近,争取在国内同行处于领先地位。
任元林的这些举措给公司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一系列的策划运作后,公司进入了连续、快速、利润较高的发展时期,整体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格局。船舶建造质量得到了、、、NK、GL、等国际的认可,产品先后销往德国、、新加坡、日本、英国等,船舶建造的周期、质量深得客户好评。目前,企业已成为国内的出口船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上半年在统计的全国造船完工量中排名第12位。
企业发展的聚力者
现代的核心资源是人才,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1973年高中毕业后进厂做学徒,又刻苦努力走出去读书进修的任元林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人才的重要性。
造船业是一个对非常高的行业,为了给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他通过“引进、招聘、提拔、培养”等措施,聚集了一大批的人才。2003年底,他更是在《》上发表信息,以40万元的高薪招聘副总经理,这一举动轰动了造船界。当然,他高薪聘来的副总也不负所望,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技术,使得企业大大提高。从外部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任元林也积极从企业内部培养、提拔人才。他邀请船舶方面的专家、老师给员工办讲座、搞培训,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他毫不犹豫地提拔他们到领导岗位,通过配送股份,使他们得到较好待遇,能够安心工作。
在工作中,任元林既是员工的领导也是员工的伙伴。他注重发挥企业员工的特长,激励他们搞技术革新,鼓励他们勇敢地提出建议、意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有位生产一线的员工在工作中发现了优化切割钢板的方法,积极向厂领导反映,任元林马上和技术人员商量,同意了该员工的想法,这给企业节省了几百万元的成本。他关心员工的工作,更关心员工的生活。不管员工有什么困难,他都义无反顾地鼎力相助。2004年的,技术科的盛敏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经医院CT检查,确诊为,必须马上手术。在举目无亲的他,束手无策。这时,任元林热情为他联系好,订好病床,并派他送到上海治疗,顺利实施了手术。目前,盛敏祥身体正在康复中,继续留在厂里上班。说起这件事来,任元林觉得是分内事,不必多言,可是我们却能感受到他对员工的关爱是由衷而真诚的。
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随着欧洲、美国、中日贸易的频繁,船舶的大大增加,而且世界制造业一体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任元林看到了这个机遇,主动出击,积极和外商谈判,接洽业务。即使在非典期间,他也利用各种,与外商保持联系,成交了一些新的船舶品种。在与外商交往时,任元林坚持,一旦签订了合同,就算材料设备大幅度波动,仍按合同执行并提前交船,这种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德国著名的PD航运公司首次在中国选择船厂造船时,初次与扬子江船厂合作,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扬子江船厂按照合同办事,没有毁约或涨价,并提前交船。良好的信誉使得PD公司又把28条船的业务放心地交给了扬子江船厂,这批市值10亿美金的业务满足了扬子江新旧船厂2-3年的造船任务,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在遇到不讲的客户时,他也能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有一次,有位外商在验货时吹毛求疵企图赖帐,任元林面对这种情况,毫不畏惧,花费重金从上海聘请英国法律顾问,用法律的手段让外商自知理亏而自动退让。这一举动,不但保护了公司的利益,也让更多的客户信任他。凭着良好的信誉,公司的定单已经接到2009年,并形成批量生产船舶系列,大大缩短了造船周期,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增加了。
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红火景况,应该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任元林积极响应中共市委“退二进三”政策,从江阴发展大局和企业自身发展前景出发,在园区投资24亿元,着手打造一个占地1600亩、年产100万吨以上、销售额达60-80个亿、全国前10名的现代化大型造船企业。2007年,新厂将全面投产,2010年前,船厂将全部搬迁至新厂区。
相关言论
虽然扬子江厂的新厂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但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董事长任元林仍对整个行业的情况颇不乐观。他表示,使得中国面临更大的挑战,从2008年12月后6个月到1年时间内,国内可能会有40%—50%的船厂会关门。
当然,在任元林看来这场危机并不是造船业大洗牌的根本原因,而仅仅是一个催化剂。“从我对中国现有船厂的判断,即使没有这次金融危机,在2009年、2010年,中国将有70%的船厂(从数量上讲)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脱期,脱期的总数会超过当年交船数量的30%以上。”他如是表示。
繁荣之后就是萧条
记者:你如何看待中国造船业近年来的发展,如何评价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任元林:近几年,造船形势可以用火暴二字形容,造船从2003年“”以后开始趋向繁荣,在2007年下半年进入了白热化,出现多家船东争夺,船价日新月异大幅攀升的离奇状况。在船市五年兴旺期间,新建造船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造船材料节节攀高,资源紧张;造船劳动力潮水般的流动,熟练劳动力奇缺;新建船厂管理混乱,质量下降,事故不断。
俗话说,繁荣的背后就是萧条,以上现状积累了造船自身必然进行调整的。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来势猛烈,必将进一步影响全球的,全球航运的价格已从价位下降了90%以上,都面临货源不足,全行业亏损上升状态,这将加剧全球的大调整和大洗牌,造船的寒冬已经来临。
记者:未来造船业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任元林: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船厂面临压力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船东新的订单会大幅下降,僧多粥少的局面会出现。船厂为抢订单,会不惜低价竞争,恶性循环。
第二个方面是船厂的生产和交船将面临重重困难。可能会发生这样一些情况,比如,船东会因运价跌破成本或无货可运,不想交船,会在各个环节对付船厂,制造麻烦,让船厂无法按期生产和交船;船东会因船价下跌超过已付船厂而想弃船,也会采取一切措施对付船厂,造成船厂无法按期交船形成弃船;船东因融资困难,无法支付下一步船款或船东自身原因宣布破产,导致船厂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生产;因船厂本身原因脱期,造成船东原有租约失去,反过来逼使船厂无法交船,从而达到弃船的目的。
我认为,没有这次金融危机,船市仍然火暴,船厂脱期只可能被罚款或降价出售,工厂不会死亡;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船厂的任何脱期交船将会面临船东弃船撤单的巨大风险,一旦出现这种状况,船厂倒闭或破产几乎是必然的。可以大胆预计,两年之内,中国将会有40%—50%(数量上)的船厂因此破产或倒闭。
“扬子江”临危思难
记者:你对造船业如此看淡,扬子江造船厂目前是否也处于困境?
任元林:与中国各类船厂相比较,扬子江船厂的状态是最好的。我们比其他许多船厂快一年建成了一个大型船厂,并在2008年达到交船27艘,近20亿元的良好业绩;我们在2007年船市好的时间成功上市,企业增加了几十亿;我们新老船厂手持订单达162条,满足了新老船厂至2011年的任务。而且新船厂手持的90条订单均为92500DWT船和4250TEU船两个品种,内部调剂控制余地很大;我们目前的船东均为国际国内一流的大船东,造船或融资困难的现象可能性会小些;我们已经注意到落后、管理粗放、差成为新船厂的瓶颈问题,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改进和提高。
尽管有以上优势,这次金融危机仍会将我们深深地陷进去,我们很难做到像2008年那样顺利地通过船东、船检的认可,保证按计划和节点进行生产。我们也很难做到在船完工后,船东会顺利地接船。如果我们不改进管理,改变思维,提前采取措施,2009年新老船厂交船目标不可能实现,其他船厂出现的危机,扬子江同样避免不了。
放松紧绷的生产弦
记者:你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保持扬子江能持续稳健发展?
任元林:为了及时应对和防止危机的出现,我们采取的态度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调整工厂战略,增加措施,将危机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比如说,我们的经营部门将对工厂现有船东和船东的借款银行及贷款背景,建立,对船东自身或有风险的,要提前提出防范措施。
另外,我们还提出,要将节点按计划实现,提高到工厂生死存亡的高度对待,要不惜代价,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生产节点在掌控之中。对船东已有租约的生产节点、对属于高价船的生产节点,更要进行专题研究,确保节点实现。
与此同时,我们要改变原有船厂做大的思维,确立船东总是正确的观念。在中,尽可能满足船东的一些改进要求,包括一些超出常规的要求,即使船厂吃亏也要认可。大家必须明白,在与船东最终摊牌时,船检的证书能不能拿到,将决定胜败,这早就被历史所证明;要积极研究PSPC实施的难点和要点,防止有些船因无法达到PSPC要求陷入困难。
我们还考虑,要按新计划交船节点,与船东,力争按新的计划节点达成共识,订立调整协议。如果船东出现希望推迟付款和交船状况,在尽可能满足前提下,对原有做相应调整,让绷紧的生产之弦有更多的调节余地。对船东接受提前交船的,可以给船东必要的补偿。
现在谈并购为时尚早
记者:既然你预言将会有一些船厂倒闭,那你是否会考虑收购一些质量比较好的船厂呢?
任元林:目前谈并购应该还为时尚早,按照我的估计,这场危机并不会很快地结束。所以,从做企业的角度看,一些船厂现在还手握订单,并没有到最困难的时候。我认为,并购的时机应该是在各个方面资金绷得更紧,直到银行为了化解自身风险而主动上门来找我们,这个时候或许才是并购的良机。
对于并购也需要选择,比如,以扬子江造船厂为例,可能会考虑完善产品线,现在我们主要以散货船和为主,因此,如果有油船的造船厂这样的标的或许会去考虑,而修船这种标的肯定就不会去介入了。
当然,现在我还观察到,有些地方还想再建设造船厂。我认为,这些地方不必再重复建设,因为,目前我国的造船产能完全释放的话,全球的船交给中国可能都能造完了,况且,如果想进入造船业,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去收购造船厂,这可能比重新新建要便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