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汉武帝茂陵东侧,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墓园内。1956年茂陵文管所建立,1979年改茂陵文管所茂陵文管所为茂陵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等为主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人文历史
历史发展
汉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征募工匠、徭役数万人,在槐里县(今陕西省兴平市)茂乡,开始修建茂陵。汉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葬于茂陵东侧1千米处。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逝,葬茂陵东,与霍去病墓并列。汉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逝于周至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逝后18日,葬于茂陵。
汉太始元年(前96年),茂陵复建置茂陵县,徙天下富豪6万余户居住此地。汉建武二年(25年),赤眉军退走长安,西行途中盗掘茂陵。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遣吕布盗掘茂陵。唐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派兵盗掘茂陵。
民国三年(1914年),由法国人赛尕兰率领的探查队对茂陵进行考古调查。民国二十年(193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人张继,在霍去病墓北设立茂陵小学,于校内设立“茂陵办事处”,负责管理文物,并在墓南面两侧,修建两座瓦房,将9件石刻移至室内。
1956年,茂陵文管所成立,所址位于茂陵东侧1千米处霍去病墓前。
1963年5月,茂陵文管所陈列室(即两间旧瓦房)整修完毕,16件西汉大型石刻开放展出。1967年6月,茂陵文管所工作人员为保护文物,将文物埋入三处深9米,面积均为15平方米的地窖,并在石刻周围用土丕砌墙,墙内充填黄土,以保护大型石刻免遭毁坏。
1977年,茂陵文管所由国家投资,进行了整修、扩建,建造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一座。1979年12月,茂陵文管所升格为茂陵博物馆。1980年,茂陵博物馆自筹资金修建第二座仿汉建筑风格的文物陈列室。
1989年2月,霍去病墓东西两侧石刻长廊建成,搬迁16件大型石刻艺术品。1989年2月8日,茂陵博物馆珍贵文物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荣誉
1985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茂陵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并颁发了金质奖牌;12月国家文物局召开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授予茂陵博物馆“先进集体”称号。
1988年2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茂陵博物馆“文明单位”称号,并颁发了奖牌。
1992年10月,茂陵博物馆仿制品青铜错金犀牛尊,荣获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及中国旅游购物节组委会联合颁发中国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天马金奖”。
1987年至1996年,茂陵博物馆在全省文博系统开展的“创四优”和“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中,连续十年荣获第一名。
1999年9月,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茂陵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
2000年6月19日,共青团陕西省委命名茂陵博物馆为首批“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并颁发了铜牌;11月咸阳市科委、市委宣传部、市科协授予茂陵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并颁发了铜牌;12月28日,茂陵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并颁发了奖牌。
2002年4月28日,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授予茂陵博物馆旅游行业2001年“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奖牌。
2020年12月10日,被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茂陵、霍去病墓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5月22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茂陵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立项的请示》(陕文物字〔2014〕147号),原则同意西汉帝陵——茂陵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立项和意见。
2015年3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茂陵石刻廊房保护设施建设工程立项的请示》,同意茂陵石刻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立项。
2015年4月8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上报〈茂陵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请示》,同意所报方案。2015年4月2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茂陵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请示》,同意茂陵保护规划编制立项。2015年4月2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上报〈陕西兴平汉茂陵石刻保护修复设计方案〉的请示》,原则同意所报方案。
2015年8月18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申报茂陵石刻廊房保护设施建设工程方案的请示》,同意茂陵石刻廊房保护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据2021年4月茂陵博物馆官网显示,茂陵博物馆已建立正常活动的田野文物保护小组57个,发展专职群众文保员28名,业余群众文保员287名,并颁发了名誉馆员证,对茂陵保护区内的陪葬墓、古遗址实行一人一墓(遗址)的管理办法,做到了保护目标、人员和责任“三落实”。
馆藏文物
西汉鎏金马
西汉鎏金马于1981年5月1日茂陵一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地时出土。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6千克,通体铜铸鎏金,马呈站立姿态,是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铸造而成。
西汉鎏金银竹节薰炉
西汉鎏金银竹节薰炉于1981年5月茂陵一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地时出土。铜铸,通体鎏金银,底座透雕两条蟠龙,口衔竹节状高柄,柄上端有三条龙形支撑,以架炉盘,盘外壁环铸四条水龙,炉盖呈博山形,盖沿和圈足均刻有铭文。
西汉错金银铜犀尊
西汉错金银铜犀尊于1963年出土于兴平县西吴乡豆马村,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尊为古代盛酒器,此尊为犀牛形,通体饰错金银流云纹,背上有盖,可以开合,嘴右侧有管状短流,用于注酒,反映了当时青铜工艺的发展水平。
西汉鎏金银铜漆耳杯
西汉鎏金银铜漆耳杯于1981年5月茂陵一号无名冢南出土,整体分为座、杯上下两部分,座为盘足,柿蒂状支架,承托耳杯。酒杯平面呈椭圆形,圆形底,两侧附耳,为研究西汉工艺美术史的实物资料。
西汉四神纹青玉雕铺首
西汉四神纹青玉雕铺首于1975年7月于兴平县道常村出土,长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铺首是中国古代装饰门环的兽首底座,为蓝田玉所制,属茂陵陵园的遗物,衔环孔呈卷鼻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布局在饕餮纹两侧。
西汉马踏匈奴
西汉马踏匈奴,高1.68米,长1.90米,历来被公认为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它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揭示出正义力量不可摧的主题。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拳屈,须发蓬松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