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桥街道
地名由来:明末清初,当地依靠三块木板跨中沟河通行,故名三板桥。
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是毕节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94年3月24日毕节撤县建市时成立。三板桥办事处位于毕节市西郊2公里、326国道旁、地处东经105度12分至17分,北纬27度14分至 18分之间,东与市西办事处和鸭池镇相接,南与鸭池镇和长春堡镇接壤,西与长春堡镇和何官屯镇 毗邻 ,北与大新桥办事处相连,全办辖茶亭、官大、灵峰、六合、大坡坪五个村,60个村民组、9个党支部,有党员356名,总人口12367人,住有汉、苗、白、彝、土家、蒙古、布依七个族别,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总面积30.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7714亩,平均海拔1768米。
三板桥街道办事处,是毕节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94年3月24日毕节撤县建市时成立。现有人员编制48人(退休3人、退职1人,干部38人,职工6人),其中-1名(办公室电话:8245300)、人大工委主任1名、办事处副书记(主任)1名(电话:8245700)、副书记1名、政法书记1名、武装部长1名、副主任3名、党委委员3名、干部职工32人,下设2所(财政所、经管所)、10室(党政办、组织办、计生办、综治办、武装部、流管办、计生服务站、社会事务办、文化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辖区有1所中学、7所小学、3所私立学校,有垂管部门4个[派出所、国土资源管理所、司法所、林业工作站]。分别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为民服务。
-
区域优势
三板桥办事处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全市生态旅游重点开发区。境内灵峰村是全市规划建设中“灵河五彩旅游线”的两个中心区域之一。灵峰山最高海拔2060米,山峦奇秀,巍然屹立。灵峰山上有明代古玉兰、古杉、灵峰古塔遗址、灵峰寺等旅游资源。灵峰村灵峰组、长湾组苗族村民具有淳朴浓厚的民族文化韵味,特有的民族语言、服饰、风土人情等保留完好,有利于挖掘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灵峰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严格按照“五型、五改、五建、五化”的要求,以黔西北民族建筑风格的建设标准对民族村寨的房屋进行美化,并对院坝和串户路进行硬化。灵峰村植被良好,尤其连片种植400亩玉兰树,有利于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河其他服务业。
境内茶亭村有开放性的阳海公园,可容纳1万多人,在园内休闲娱乐。
境内水、电、路、讯通畅,草海大道和326国道贯穿茶亭、官大两村,辖区内已修编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近1200亩。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石灰岩、柴色砂页岩、中山岩和丘陵洼地、水热条件较好、土壤以地带性铁铝质、硅铝质黄壤和黄泥土为主,石灰岩、煤、硅、铝、铁、锌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建成了灵峰水泥厂、官大页岩砖厂、坤鹿页岩空心机砖厂、英富砂厂、六合运通砂厂、景泰彩瓦厂等18个企业,是毕节建筑材料的主要供给地,是社会各界投资经商、入住的最佳地方。
历史沿革:
1949年,茶亭属长春堡乡。
1952年,建城关镇茶亭村。
1953年,茶亭村划归长春堡区。
1954年,茶亭村改乡。
1958年,茶亭乡改公社。
1959年,改茶亭管理区,属灯塔公社。
1962年,属环城区13公社之一。
1963年,茶亭公社又划归长春堡区。
1966年,长春堡区由14公社合并为6公社,清丰、茶亭、宋官合并为清丰公社。
1980年,城关镇改名毕节镇,茶亭大队划归大兰公社。
1984年,属毕节镇环城区。
1994年,撤销毕节镇设立6街道,新建毕节市三板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