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街道

联合创作 · 2023-08-31 08:04

地名由来:南宋末年,南宋将领张千忠裔孙至此始居,因张姓屋外有浦,故称下浦张,后人雅称霞浦张,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霞浦张建镇,简称霞浦。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霞浦街道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霞浦街道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港畔,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距穿山半岛3公里,距宁波市区32公里,是北仑开发开放的前沿地带。街道内交通便捷,新老329 国道线、骆霞线穿街道而过。霞浦古时称“下浦张”,街道人口最多的是张姓。街道总面积26.1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24755人(不包括流动人口),耕地面积6581亩。目前,街道有23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位于书院村水斗8号。

1992年陆续在街道内九峰山脚出土的百余件文物考古证明:早在西汉时期,在此就有人类居住。霞浦古时称“下浦涨”,街道内人口最多的是张姓。2003年8月15日,浙江省民政厅批准霞浦的建制街道名为“霞浦街道”。

-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智慧的霞浦人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带领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开发建设为先导、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党建为保证的格局,街道的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工业增加值72670万元,农业增加值2678万元,三产增加值292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54元,财政收入5100万元。

霞浦有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诸多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办企业,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台塑台化集团、吉利汽车制造集团、宁波钢铁有限公司等大项目纷纷落户霞浦。街道现有500万以上规模企业75家,初步形成了以石化、冶金、机械、汽配、服装为主的产品体系。

为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培植税源,霞浦街道相继开发总用地面积1414亩的一~四期工业小区、精细化工园区和国际物流园区。最早开发的一期、二期工业小区用地面积290亩,东临庙河江支河,西临关毛阵河,南临新329国道,北临老329国道,已落户企业37家;南面地块(三期、四期及大碶安置地块)总面积1124亩,东临浦堤路,西临庙河江支河,南临规划中穿山疏港高速,北靠盛霞路,落户企业120家。整个工业小区总共已落户企业157家。精细化工园区东临庙河江路,西临大运河路,南临云台山路,北临新329国道,总用地面积1300亩。至2008年底,已落户企业45家。国际物流园区东临庙河江,西临大运河路,南临沿山截洪沟,北临云台山路,总用地面积1855.5亩。至2008年底,已引进企业4家,分别是普洛斯物流、中外运、嘉明仓储,宁钢堆场。

为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地资源,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霞浦街道将一~四期工业小区、精细化工园区、国际物流园区三区整合,于2009年5月21日成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东至临港一路南延段、西至工业与生活分界线的规划道路、南至穿山疏港高速、北至新329国道,总规划用地面积6.3平方公里,以芦江河为界分为两期建设。

农业生产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花卉、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2008年茶园面积750亩,茶叶总产量53850吨;果园面积924公顷,水果总产量353.5吨;花卉园艺销售额1333万元。

一直以来,霞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善于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2008年提出了“服务、提升、接轨”的重大发展战略,努力将霞浦发展成为北仑区乃至宁波市发展前景最广,临港大产业最集聚,城市化进程最快,创业环境最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区域之一。

张人亚故居

张人亚故居位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霞南东路19号,当地人称“祠堂后”。据房主介绍该房建于清中期,为三合院式建筑。1898至1914年间张人亚生活于斯,院内现有正房一进,东西厢房各一座

历史沿革:

现辖区北宋熙宁九年前属鄞县泰邱乡,熙宁十年(1077)改属定海县(后县名改称镇海)泰邱乡,1936年称九峰、下洋、霞浦3乡,1945年析为九峰、泰浦、泰东、霞浦、下洋、5乡,1950年6月称九峰乡、下洋乡、大胡乡和霞浦镇,1956年5月合称霞浦乡,1958年10月属柴桥人民公社,1961年8月原下洋乡下史村划归新碶公社,1961年10月称霞浦公社,1983年改称霞浦乡,1988年8月复为霞浦镇,2003年8月撤镇设霞浦街道。

浏览 1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