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塔
共 2051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颁发“隋国立舍利塔诏”,兖州籍高僧法性奉旨将建塔供奉的佛舍利从隋国京都洛阳护送到兖州普乐寺,兖州普乐寺供奉佛舍利宝塔始建,初为十三层木塔。
唐神龙元年(705年)二月,改名中兴寺
唐神龙三年(707年),改名龙兴寺。
盛唐时期,龙兴寺香火鼎盛,庙宇和宝塔进行了豪华的维修和装饰。
宋兴国七年(982年),龙兴寺改名兴隆寺。
宋嘉祐八年(1063年),兴隆寺宝塔改建为宋代形制砖塔。
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兴隆寺宝塔在莒县—郯城地震中被完全震毁。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版,《滋阳县志》记:“震毁房屋,压弊男妇多人,兴隆寺塔毁”。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
1948年,兖州战役爆发,兴隆塔遭受炮弹袭击所幸没有造成较大破坏。
1985年,山东省政府拨款对兴隆塔按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
1986年春节,兴隆塔对游人开放。
2009年,兖州市政府拨款对兴隆塔进行维修。
建筑布局
兴隆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班,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
兴隆塔
文物遗存
2008年8月,兴隆塔地宫被盗,被盗取文物经海关查获。兴隆塔地宫被盗后,文物部门对兴隆塔地宫进行了维修加固,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对兴隆塔地宫被盗文物研究后发现这些文物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1977年12月,兴隆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3月,《中国名胜词典》将兴隆塔资料载入书中。
2013年5月3日,兴隆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兴隆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东御桥北路10号兖州市博物馆院内。
交通指引
兖州市内乘坐23路、K23路、C612路公交车可到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