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共 206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19

历史沿革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小红楼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左右。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修建芦汉铁路,湖广总督创建汉阳铁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盛宣怀在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多煤矿的基础上,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它集勘探、冶炼、销售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日欧式建筑群于民国六年(1917年)以后相继动工兴建并陆续竣工。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瞭望塔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冶炼铁炉、高炉栈桥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冶炼铁炉于民国八年(1919年)12月8日动工兴建,民国十年(1921年)5月,1号化铁炉身建成,6月1日,汉冶萍公司在大冶钢铁厂设置开炉筹备处筹备开炉炼铁事宜。7月24日,储备化铁炉生产用水1500吨的水塔在抽水试压时崩塌,致使开炉日期后推。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24日,1号化铁炉正式举火开炼,26日晨出铁。7月5日,因炉盖失灵,下部铁水凝固而停炼,仅出铁千余吨。1号化铁炉停炉后,汉冶萍公司令大冶钢铁厂抓紧对2号化铁炉的施工。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4日,2号化铁炉举火开炼,于5日晨出铁约152吨。从此,大冶钢铁厂进入生产时期。平均日出铁335吨,如焦炭产量达400吨以上(每日需焦炭500吨)。民国十三年(1924年)底,2号化铁炉终因焦炭供应不济而停炉,仅生产了一年零八个月,共出铁约204350吨。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卸矿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开始挖基打桩;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开始安装;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竣工投产。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汉冶萍公司停产。

建筑格局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广场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完整保留有汉冶萍时期的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日欧式建筑群、瞭望塔、卸矿机及天主教堂(又称小红楼)等。冶炼铁炉、高炉栈桥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日欧式建筑群位于厂区西总门外行政区主干道南北两侧,是厂方为解决当时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办公和生活起居;瞭望塔旧址位于冶钢集团公安处后侧江堤上;卸矿机位于黄石市港务局11号码头;小红楼位于黄石市黄石港区。

主要建筑

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旧址
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旧址,现存1、2号化铁炉,建筑面积约1452平方米。
日欧式建筑群
日欧式建筑群中的日式建筑,又称大字号楼,现存四栋,是厂部的高级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宿舍楼,位于行政区主干道北侧每栋两层,占地面积约19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366平方米。其中的欧式建筑仅存公事房一栋,三层砖木结构,是当时大冶铁厂厂部办公楼,为典型欧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20平方米。
瞭望塔旧址
瞭望塔主要功能为警诫、报警。塔身平面呈等边六角形,全高约13米,塔身高约11.1米,最大直径2.6米。塔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敞开式,下层在六个不同方位设12个椭圆形瞭望孔塔门朝东,设旋转楼梯上下。该塔采用带有“铁锤钢钳”交叉标识的红砖和米灰色砖(无标识)错缝平砌。整个建筑坚固结实、美观,为欧式建筑风格。
卸矿机
卸矿机
卸矿机建筑面积约8447平方米。卸矿机由两排贮矿仓和皮带运输机两大部分组成。共有8个矿仓。矿仓上部铺设铁轨,以供火车运矿、卸矿。卸矿口下架设皮带运输机,通过卸矿口直接将铁矿装船。
小红楼
小红楼
小红楼为砖木结构,欧式风格。原为英国人在黄石修建的天主数堂,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现存有一幢主楼一幢附属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办公楼。

文物价值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近代工业中钢铁冶炼遗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日欧式建筑群是“汉冶萍公司”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其形制国内少见,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港区。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路程约1.4千米,用时约4分钟。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