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坂古盐道

共 1479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09:53

历史沿革

虞坂古盐道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版《平陆县志》载:“虞坂,一名盐坂,在县东北七十里,《战国策》伯乐遇骐骥困盐车处。该盐道开凿于西周初年,明正德八年(1513年)曾对青石槽路段进行过扩凿”。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盐池,绕开险峻难行的虞坂盐道,重新修筑了一条公路。古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世纪50年代初废弃。

遗址特点

综述
虞坂古盐道
虞坂古盐道依山开凿,一面靠崖(内),一面临沟(外),蜿蜒崎岖,工程险峻,是历史上自开发以来往秦、豫运销的主要通道。全长8公里左右,沿途文化遗迹多处,内涵丰富。
青石槽
青石槽
虞坂古盐道路旁有一断石上书“青石槽”,青石槽也是虞坂古盐道的俗称,整段路很是狭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路是从坚硬的山石中深挖开凿出来的,青石上的道道凿痕十分清晰。
平头铺
平头铺村,盐车一路颠簸,到平头铺则渐渐进入平地,盐运人员把盐车上的盐重新分装,人和牲口也在此喘息打尖。古盐道口的平坦之地就是以前的驿站“平头铺”。古时盐袋50斤为一头,一头牲口可驮300斤,运盐工和牲口一路颠簸到此处慢慢进入平地,终于可以休整,牲口也可以多驮点,四头牲口换三头,故称“平头”。
牙槽口
虞坂古盐道一路上坑坑洼洼,其中最难走的一段叫“牙槽口”,也称“猴儿牙槽口”,形容路上的立石犹如猴子锋利的牙齿。这些尖尖的石头混乱地竖直排列着,驮着盐的马匹走在路上,常会被尖利的石块戳破蹄,马匹两腿一软前倾扑地,马头便磕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2004年,考古学家从此处清理出了很多马牙。
“古锁阳关”门洞
“古锁阳关”门洞
“古锁阳关”,意为锁住阳关大道。此处地势险要,一面是万丈悬崖,一面是山峰突兀。这座山崖上的雄关,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南大门,也是晋虞两国的分界线。此关是晋国通往虢国的必经之路。
儿女窝
儿女窝,行人可在此祈祷求子。天子床是一块平整的大青石,相传当年天子巡游时,在此歇息过。刘娘泉,相传一位姓刘的皇后在旱年为当地百姓祈得一股清泉。

历史文化

伯乐相马
伯乐相马
伯乐就是在虞坂古盐道上,慧眼识得千里马的。当年,伯乐到处物色千里马,无功而返。后来,他想到虞坂交通要道每天拉盐车的牛马很多,便来到了这里,终与千里马相识。在离虞坂古盐道不远处还有两孔窑洞,名为“伯乐仙府”,传说伯乐当年在此居住过。20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对旧窑洞进行了加固修建。
当地人将伯乐、马、虞坂古盐道并称为“伯乐三仙”。

文物遗存

古锁阳关
“古锁阳关”门洞上方刻着“古锁阳关”四个大字,洞旁雕刻着一副对联曰:“矗矗树屏藩南顶天柱;亭亭罗保障北护虞州。”北洞旁边刻着8个字:“虞晋分野,平安通衢”。

研究价值

虞坂古盐道沿途文化遗迹多处,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探索河东盐池开发史、本地区的古代交通史和解盐或潞盐运销史的重要遗迹,同时对研究古虞地方史和开发盐道旅游业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2004年6月,虞坂古盐道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虞坂古盐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虞坂古盐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北20公里的中条山北麓。

交通信息

自驾:自平陆县人民医院开车前往虞坂古盐道,路程约25.1千米,用时约35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