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故宅
共 1644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丁氏故宅
丁氏故宅,建于清乾隆年间,西悦来支系的创始人为丁法祖,有二子七孙,宅第共有八百多间。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其七个孙子各立门户,将宅第分成七份,俗称“七大份”,现存的只是其中的四份。西悦来的七大份,共有宅第八百多间,其中尤以三、六、七份建筑最为豪华,可惜在1958年“大跃进”建工厂时被全部拆除:剩下的其余四份,即所见的丁氏故宅,论规模不足当年丁氏豪宅的十分之一。
1985年,黄县(1986年撤县设龙口市)政府将丁氏故宅收回,在此建立了黄县博物馆。
丁氏故宅
1993年,在龙口市博物馆的主持下,完成了对丁氏故宅的测绘工作。在此基础上,从1996年以来,龙口市委和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保护利用丁氏故宅的规划,并逐级上报,投入资金350多万元,用于丁氏故宅的修复工作,重建丁氏故宅的花园——徽芳园。
建筑格局
丁氏故宅平面图
丁氏故宅,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现有房屋243间,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整个丁氏故宅,现被一条北巷西街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为南北并列的爱福堂和履素堂,皆坐西朝东,南北长85米,东西宽49.8米,布局为中轴对称式的四合院,共5进院。西区为东西并列的崇俭堂和保素堂,坐南朝北,共4进院。木构架结构,硬山坡顶,屋面覆以仰合鱼鳞青瓦。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
主要建筑
爱福堂
爱福堂
爱福堂,主人丁宝典,是原“七大份”中的大份,约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大门面东,有主房6栋33间,厢房7栋15间。中轴线上路面用花岗石铺砌,其他路面用黑色石块铺砌。一进院为倒厅6间,客厅5间,重檐有廊,门窗为隔扇式。自二进院起,向西依次为长辈、中辈、晚帮的卧室,称大住房、二住房、三住房,大住房前有廊。大院南北两侧各有更道一条,站在南更道可一览爱福堂和履素堂五进院落的布局。
履素堂
履素堂
履素堂,创始人丁法祖,后由其二孙子丁宝文承袭,是原“七大份”中的二份,与爱福堂同时建成,有主房6栋32间,厢房8栋20间。一进院为院中院,内有倒厅6间,客厅5间,花厅一对6间,客厅和花厅均雕梁画栋。客厅内南北各设神龛和壁橱,供奉社稷六神和祖宗神位。二进院为大住房,南墙上设神龛,供奉天地之神。三进院为二住房,为锁形建筑。四进院为三住房,院内北侧设猪圈和茅厕。最后有账房院。
保素堂
保素堂,主人丁宝检,是原“七大份”中的五份,约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略早于爱福堂和履素堂。有主房4栋24间,厢房5栋15间,群厢16间。现存大住房、二住房、三住房、书房院和车马院等四进院落。
崇俭堂
丁氏故宅,座落在山东省龙口市丁氏故宅,是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的住宅,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建于清代中期。
保护措施
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丁氏故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位置
丁氏故宅,位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城西北部,东莱街137号。
门票
国保单位丁氏故宅古建筑群作为文物古迹类场所正常票价为35元/位,同时对以下群体实行优惠开放政策,对现役军人、残疾军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证免费,对持记者证、导游证的工作人员凭证免费;对残疾人和持老年证(60岁~70岁)的老年人实行半价以上优惠,对中小学生实行半价以上优惠;对旅行社、社会团体门票一律实行优惠政策。
开放时间
丁氏故宅开放时间按季节不同会用相应调整:
夏季: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冬季:上午:8:3~12:00,下午:1:30~5:00。
全年除春节假期外,全部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49小时。
评论